计深入民间,直接将采购点设在乡里,不等百姓挑着粮食去粜,而是主动到乡里,甚至是田间地头,庄稼还没收下来的时候就开始与农户谈收购之事了……
粮商的竞争往往并不是商品上,售卖上,而是采购与店铺数量上。徽商掌控了大量的采购渠道,这才让其一举成为金陵粮食的主导。但这种主导也将因迁都而出现损失。
沈一元端着酒杯,沉思不语。
虽然进入民间的量并不多,据说土豆预计种下七千亩,玉米种下五千亩,番薯种下八千亩……
沈一元也清楚,随着多年前山西大移民至北平,北平周围无数荒地成了良田,以朝廷眼下的动作来看,估计用不了三年,土豆、番薯这些高产农作物将会在民间大量出现。
“四成,最少了。”
常百业微微摇头:“沈叔,海洋之上没了大明的敌人,水师将会有一大批船只空下来,他们将会往来于南洋,安南、占城、旧港、渤固等地的粮食,可也会大量北运,到那时候……”
常百业瞪眼,开什么玩笑。
“用粮食比对煤炭不合适,不如用丝绸、布行对比?”
沈一元当然不答应,相对粮食来说,丝绸、布行才是老沈家最根本的产业,也是最大的产业。
最终彼此妥协,确定了一些关键生意上的份额,避免了不必要的斗争。至于非关键生意,非竞争生意,就没必要讨论了。
大商人与大商会的出现,有着驾驭与引导商业的力量,他们有着自己的利益诉求,也有着对外排他性。
三月,骆冠英、朱能、赵世瑜等带水师船队主力从定远行省返回金陵,盛大的场景再一次出现。
龙江船厂、马鞍山船厂的匠人日夜轮班营造,一些船需要维修,一些船需要改造,而新式的大铁船也开始了试航。
骆冠英再次恳请:“皇上,定远行省地方上已完全戡平,设置了官员,扶持了一批当地人,当地生活已重新恢复正轨。赵世瑜、沈伟完全可以胜任定远行省治理之职,这一次远航就准我去吧。”
骆冠英愁眉苦脸:“要不,等我远航回来再去打理定远行省,环球航行,如此壮伟的事若不去,我会抱憾终身。”
朱允炆不答应,没商量的余地。
郑和没有隐瞒:“如果没有意外,自然是朱能。”
朱能被骆冠英的举动弄迷糊了:“持刀而来,你这是想找我比武,还是找我拼命?”
朱能当即站了起来,指着无赖的骆冠英:“你想干嘛,抢我的大船长之位?休想,这一次远航规模空前,又是第一次全球航行,一旦证实地球是圆的,那我的名字将彪炳史册!”
骆冠英不乐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