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百业有些傻眼。
沈一元轻松地说:“遗产税的内容我们并不知道,但可以肯定,朝廷不可能一刀切,只能和浮动税率一样,依家产规模来设定缴纳遗产税的标准。早点将家产切分出去,化大为小,化整为零,到时这断骨一刀,兴许只是放点血。”
再说了,这法子对自己也没多少用处啊,孩子不是捏泥巴,随便捏捏就出来了,就是现在回家去运动,至少也得一年,娃生出来太小也无法立户,还得几年……
总不能将家产给外人吧,一旦立户过去,那可是受朝廷律令保护的,自己想要都要不回来。
“还请沈叔指点。”
沈一元笑道:“这第一条对策,那就是多花钱,少存一些。你不是一直都在想兴盛山西的教育,完全可以将一些钱财捐给山西等地的府州县学与社学,甚至可以多在国子监里买几个名额。钱财太多,朝廷不放心。”
教育是常家很重视的事,也是晋商关注的事,这些年来没少在教育里投钱,可问题是,养个儿子不过是二十几年的事,养个真正能用的,说得上话的人才,很可能是三四十年的事……
“还有呢?”
沈一元严肃地说:“这个更简单,活得长一点……”
无赖的骆冠英
常百业没有笑,这确实是一个最好的法子。
最关键的是,时间长了,商人对朝廷的影响很可能会增大,继而推动关于商业法令的改变,将割商人的刀换成小竹棍。
分家房屋、店铺这些也需要过户,过户的税和遗产税怕是天壤之别。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想法,每一户都有每一户的利益与诉求,到那时,大家族之中一言九鼎的情况就不复存在。
历史上有三家分晋,看似都得到了不少好处韩、赵、魏很是凶猛,一个个都挺强,可结果呢,还不是被人玩死了。
常百业叹了口气,自己还年轻,总还有时间来解决或避免这个问题,看向沈一元,转了话题:“北面那里,晋商与徽商之间,该如何协调,还需要商议一二。过于激烈的竞价甩卖,反而不利于所有人的利益。”
常百业皱眉:“沈叔,五成是不是太多了?这里还有浙商,闽商,广商,川商……你们徽商占五成,那其他人还如何分,我们晋商又能拿走多少?”
沈一元品尝了两口菜,搁下筷子:“在金陵,徽商的粮食、丝绸店铺占的是五成半,到了北平,让出半成已是退让。”
这些年来,朝廷并没有干涉过粮食、丝绸买卖,放任商人之间竞争。朝廷唯一的手段,那就是调节粮价,然后收购一批批的粮食运至粮仓里面。
尤其是沈一元让掌柜与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