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昏庸无道的罪证,甚至就连太后懿旨也伪造了一份,就是为了师出有名。
或许这‘名’在朝堂官员看来,可笑至极,纯粹是胡搅蛮缠。
可百姓愚昧,又哪里懂得这背后的弯弯绕?
无外乎人云我亦云。
可若是依照青年所提之建议,由宁王世子以为父亲赎罪为由,入古刹修行佛法。
无论此前宁王找了何种理由,来佐证自己谋逆的合理性。
可都要在世子这一记父辞子啸的背刺下,付诸东流。
朝廷非但不会将世子诛杀,反倒还会派遣太医帮宁王世子调养身体,以免他过早的死了。
试想一下,若是宁王世子入古刹修行一两年的时间便死了,这故事根本无法引起轰动。
甚至若是流传出去,反倒会让人以为宁王的罪过不过如此,世子诵经两年便将其抵消。
可若是宁王世子在古刹修行五十年、一百年,那情况可就截然不同了。
固然到那时已经不会再有百姓记得宁王之乱。
但史书上,却会对这一‘趣谈’绘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此,世子若按青年所说去办,后半生会是悲苦还是轻松暂且不知,但一定会有后半生。
王妃就更简单了,本身就是理学名家之后,且素有贤名。
百姓本就愚昧无知,喜欢怨天尤人,每逢灾年,便会归咎于皇上。
认为是皇上不作为,皇上昏庸无道,是皇上惹怒了上天,所以上天才会降下灾祸。
文人士大夫熟读经典,自然知晓孔圣人有云:“敬鬼神而远之。”
可这并不妨碍他们去逼迫皇上下罪己诏,以为自己搏一个青史留名。
而百姓们在看到听到传阅全国的罪己诏后,就更加坚信了是皇上惹恼了上天,上天才会降下灾祸的歪理邪说。
国中有人谋逆作乱,也是同理。
百姓们会认为,若你这个皇帝当得真的一点问题都没有,人家为什么要造你的反?
什么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抱歉,我们就是粗人,听不懂也理解不能,总之就是你的错。
你要是抓我,或是不让我说,那就是你被说到痛处了,你急了。
这无理取闹一样的观念,想要破除却是不能讲理。
你讲理,人家听不听得懂是一说,就算听懂了,人家本身就是胡搅蛮缠,又何必去在乎你讲的道理?
你一句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