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之势。
当时文惠帝就下令,要求抚州知府高渡将其捉拿归案。
不过或许是这黄刑声望太高,而且和当地衙门彻底融为一体,多少官员在黄刑那里有多少股份他不得而知。
但要真的直接捕杀黄刑,定会引发兵变。
所以他想到招安的方式,让其变成官盐。
如果成功,就能影响一大批私盐贩子主动投靠官府。
官盐销路也能打开,国库定能大大增益。
可他还是想的太简单,这黄刑虽表面同意,甚至主动将另一伙贩卖私盐的人主动拖出。
等官府剿灭后,高渡以为大功一件时,这黄刑又开始贩卖私盐,简直打了朝廷的脸。
原来他真实的目的就是为了铲除异己,将整个抚州的私盐买卖市场,归他黄刑一人。
高渡这时才知道上了当,可惜为时已晚,文惠帝大怒,直接摘了他的乌纱帽。
最后就是派杨冕前去捉拿黄刑等人。
杨冕虽然将黄刑处死,但这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抚州早就彻底沦为私盐市场,并且当地官府也不干净。
杨冕顺势推出改革,废除原有的盐商垄断体制,无论何人,无论资本多寡,只要照章纳税,就可以领票运盐进行贩卖。
这样一来,许多中小商人进入盐业领域,冲击了原来的大盐商,使得大盐商权力尽失,而盐政则大为改观。
而他也因此直升为二品巡抚大人,成为文惠帝心腹。
可皇帝派楚玉宣重查此事,倒是令人不解。
而且着重点在高渡这人身上,听说他被罢官后,就回了老家,再没踏入京城一步。
而且因为此事,家里也受牵连,父母早逝,妻离子散,可称得上家破人亡。
“难道圣上要替他平反?可这肯定不可能,皇上怎么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楚玉宣想着,他感觉此事定与右相有关,毕竟这贩卖私盐到如此猖狂的地步,居然那时才管。
实在不合理,只是要想彻底查清此事,还要找到前抚州知府高渡。
楚玉宣的事情一时半会儿解决不完,姜瑜这里倒乐的轻松。
因为每天除了学习便是练字,没什么糟心事儿打扰,真是静心。
他最近还收到姜韵写的信,里面提到:已从寺庙回来,但这红尘事恐怕是放不下了。
既然父亲要我做这国公府的一个攀附权贵的利器,那这次韵儿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