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最长的苏武也不过四十刚出头,正是学识与阅历皆臻成熟的黄金时期。
而最为年轻的霍光,二十出头的年纪便已位居辅政大臣之列,前途可谓一片璀璨,不可限量。
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换旧人,大汉朝这偌大的政治舞台上,从不缺少杰出的表演者,只是角色在不断更迭罢了。
如此年轻便能身居高位,而且确实具备与位置相匹配的才华与能力,这在任何朝代都是极为难得的政治幸事。
其余几位如金日磾、上官桀、霍去病等人也都处于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的壮年时期,气血方刚,正是建功立业的最佳年华。
看着这一张张朝气蓬勃的面孔,桑弘羊对大汉帝国的未来充满信心,朝廷不会因为缺乏人才而衰败,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
望着身边这群年轻有为的朝臣,感受着自己日渐衰老的身体,桑弘羊难得地流露出一丝感性色彩,语重心长地对众人叮嘱道:"诸位皆是国朝栋梁之才,待老夫归隐林泉之日,诸君当竭力辅佐陛下,上通太上皇意旨,下疏百官众事,公忠体国,尽心尽力,如此方能使我大汉江山永葆安稳繁荣。"
众位大臣听闻此言,纷纷肃容应是,口称必将谨记大人教诲,尽心尽力辅佐陛下。
在场诸人心中暗想,桑大人年事已高,难免喜欢唠叨一些老生常谈的政治训诫,不过敬老尊贤是大汉朝的传统美德,耐心聆听也是应有之义。
其实这番话就算桑弘羊不说,他们也会这样做,毕竟这是身为高级官员的基本职责所在。
他们身为辅政大臣,本就是当今大汉朝最核心的权力集团,自然要紧密团结在皇帝陛下周围,谋划国家大事,处理朝廷政务。
支持陛下统治,本质上也是在巩固自己的权势基础,这种天然的政治共同体才是他们尽心竭力的最大动力。
至于桑弘羊提到的"下疏百官",更是毋庸置疑的日常工作,这原本是宰相的特权,如今由他们这些辅政大臣共同承担,自然责无旁贷。
然而,当听到"上通太上皇"这一句时,几位辅政大臣面色微变,不约而同地皱起眉头,警惕地看向这位资深上司。
在这个敏感的时刻,这种话竟然能够如此直白地说出口?这简直是政治自杀的典范!
当今局势下,太上皇已经退居建章宫,朝廷大小事务均由新天子全权处理,这一点从迁徙诸侯王的全过程就可清晰看出。
太上皇除了在建章宫设宴款待诸侯王那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