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说出来连他自己都不信!
所有人都知道济北王在满口胡言,但没人揭穿,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为了能够获得自由自在的生活,说些违心之言又算得了什么?牺牲一个儿子更是小事一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济北王刚一表态,其他诸侯王纷纷效仿,争先恐后地献上自己的儿子。
梁国太子、清河国太子、广陵国太子……一大批"太子"们被推到前面来,场面一度非常壮观。
这突如其来的阵仗,把刘旦看得目瞪口呆,完全摸不着头脑。
他只是随口问了赵王长子的情况,怎么一下子变成了"质子大会"?
诸侯王们如此积极主动,就连他的亲弟弟广陵王刘胥也迫不及待地表态要留下太子。
而刘旦本意询问的对象——赵王刘据,此时也终于反应过来,连忙慌乱应答:"陛下,赵国太子就在队伍后方,臣这就去将他带来!"
刘据说完便要转身离去,忽又想起陛下问的是自己的长子,急忙停下脚步解释道:"陛下,当初外戚作乱时,鲁国史氏犯上作乱,事后臣便废黜了赵王妃,另立新妃。"
"如今的赵国太子,乃是臣的第二子。"
原本的刘据长子,是由先前的太子妃史氏所生。
然而由于史氏牵涉刺杀刘旦的阴谋,被太上皇刘彻赐予一杯毒酒,就此命丧黄泉。
官方的对外说法是,史氏因参与外戚之乱而伏诛,这才有了刘据方才的解释。
不过这些掩人耳目的说辞,无非是为了避免皇家丑闻外泄罢了。
原太子妃史氏被废后,刘据从民间选拔了一位新的太子妃,也就是现在的赵王妃。
如今的赵国太子,正是这位新王妃所生。
而原来的长子刘进,则沦为了一个没有地位的庶子。
而且因为其生母史氏的种种过激行为,导致他在赵王府中备受冷落。
无论是刘据真的迁怒于他,还是担心陛下因想起当年的刺杀事件而迁怒于他,刘据都必须有所表示。
冷落长子,甚至是苛责训斥,这都是常有的事。
总之这些年来,刘据的长子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虽然出身王侯之家,却过着近乎贫寒交迫的生活,实在令人唏嘘不已。
这些家事,刘旦其实早有耳闻,但他从未干预过,毕竟这是赵王的家务事,外人不便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