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演戏的诸侯王们面面相觑,后方一直默默观礼的文武百官们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纷纷低头避开皇帝的目光,装作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
而当事人赵王刘据,脸色已经瞬间煞白,额头渗出豆大的汗珠!
陛下为何突然询问赵王的长子?
答案呼之欲出——留质!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互相派遣"质子"就是惯常之事,历史上屡见不鲜。
这些诸侯王虽然不比当年的诸侯国强盛,但同样的道理依然适用。
想要远离中央,前往边疆自由发展?
没问题,但必须留下把柄在朝廷手中!
诸侯王们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顿时心领神会。
在他们即将启程之际,陛下突然提及赵王的长子,这暗示再明显不过——
"你们可以走,但得把儿子留下来作为人质!"
这点心机手段,这些老谋深算的王爷们岂会看不穿?
诸侯王们暗自思忖,朝廷大臣们也心知肚明,就连赵王刘据本人也是这样理解的。
难怪大家的脸色骤然大变,气氛顿时凝重起来。
场中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一位年迈的老者——济北王。
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早在等候陛下到来之际,这位老王爷就已经提醒过大家这个可能性。
想要安然离开长安,前往边疆就国,不留下点什么是绝不可能的。
如今预言成真了——陛下确实要求诸侯王们留下质子!
表面上看,刘旦刚才的问话只是针对赵王一人,实则是对所有诸侯王的暗示。
他们心领神会,心中暗想:为了能够顺利离开长安,这点代价还是值得付出的。
不等脸色惨白的刘据开口回应,一众诸侯王已经争先恐后地主动请缨。
年逾六旬的济北王向后一挥手,立刻有人将一位神情沮丧的中年男子带到前方。
他指着那人,谄媚地对刘旦说道:"陛下,这是济北国太子,老臣担心他远赴漠北会水土不服。"
"所以想请求将他留在长安,一来可以聆听陛下教诲,二来也能让小儿免受长途跋涉之苦。"
衰老的济北王说得冠冕堂皇,却是睁眼说瞎话。
一个健壮的中年男子居然会水土不服,而他这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却能安然无恙?
还能承受千里跋涉的艰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