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照惯例,诸王若无特殊召见,是不可擅离封地的,但因太上皇刘彻禅让大典,这些诸侯王前来长安观礼,一直滞留至今。
对于长期困居长安无法归国,这些王爷们虽然心中疑惑不解,甚至颇感忧虑。
但他们没有一人敢于公开质疑或发表不满!
陛下新近登基,朝政初定,三把火尚未烧起,他们可不想在这敏感时刻触犯龙颜,招致杀身之祸。
当今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唯有俯首听命!
抱着这样的谨慎心态,诸王进入华美的大殿时,一个个端坐如钟,举止得体,言谈谨慎。
丝毫不敢有任何逾矩放肆之举。
其实,忌惮新君雷霆手段只是一方面原因。
更重要的还在于这宴会举办的地点——建章宫!
太上皇就驻居于此!
这位在位数十年的前任皇帝,对诸侯王可是历来严厉,毫不手软,他们可没少吃苦头。
从《推恩令》这种强制分割封国的霸王条款,到各种限制诸侯王权力的严苛措施,层出不穷。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诸侯王宁愿冒险得罪新即位的年轻天子,也绝不敢触怒这位经验丰富、手段狠辣的太上皇!
实在是被折磨怕了,心有余悸!
就在各路诸侯王小心翼翼地扮演着乖顺臣子的角色时,大殿外突然传来一阵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两道身影并排而来,一老一少,步履从容。
二人皆是龙行虎步,气势恢宏,举手投足间尽显天子威严!
正是太上皇刘彻与当今天子刘旦!
刘旦紧随刘彻身后半步,他本想搀扶着老刘一同入场的。
如此既能彰显父子情深的美好画面,又能向世人昭示太上皇的崇高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毕竟连当今天子都要亲自为太上皇当扶手,这是何等的尊崇!
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老刘却猛地一把甩开了儿子伸来的手,嘴里骂骂咧咧地道:"搀什么搀,老子又没瘸腿,腰板还硬着呢,赶紧给我滚蛋!"
刘旦顿时尴尬万分,热脸贴在了冷屁股上,自讨了个没趣。
于是便有了眼前这一幕尴尬的场景:刘彻大步流星地走向主位,威风凛凛地落座,而刘旦则只能规规矩矩地在他下首就坐。
殿内诸王见状急忙起身,躬腰拱手,异口同声地高呼:"拜见太上皇!拜见陛下!"
"嗯,都坐吧,别站着了,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