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喔,是董仲舒的文章呀!
\n
穆祺有底气了,他行礼道:
\n
“臣一定会细看。”
\n
侍中:……你看得懂吗?
\n
他面无表情的说出了下一句口谕:“看完之后,可以写一份奏议呈上来。”
\n
这就是天子制衡之策的第一步方案。先以董仲舒的文章为诱饵,试探方士的思想倾向;让青云直上的宠臣上书批驳董氏,纳一份与儒家交恶的投名状。只有方士与儒生势不两立,朝廷的平衡才能成建立。
\n
不过嘛,在奉命传谕的侍中看来,天子这一份委婉暗示的苦心,现在多半是要白费——所谓理念理念,好歹要见多识广,才能有自己的理念;这蠢货方士搞不好连字都不认得,你怎么让他们和儒生斗?
\n
旨意既然已经传到,他也不想再面对皇帝的文盲宠臣了。使者匆匆离开,只约定三日之后来取回呈。恭敬送走天使,方士四人组围在绢帛两侧,共同看这一篇文章——或者说,是等着卫大将军翻译完这篇文章;要不然穆某人一头雾水,压根还没法讨论呢。
\n
文章本身倒并不高深,走的还是公羊派熟悉的天人感应那一套。董仲舒列举了《春秋》中的各种案例,指出君主奢侈挥霍大兴土木必然引发天象示警,摆明了是在阴阳怪气的搞影射;而经刘先生科普背景,这影射的对象也就相当明显了——此时天子正打算在长安周边开凿亭台;董仲舒多半是听到了风声,才有这样一封帛书。
\n
穆祺仔细听完,恍然醒悟:“原来如此!”
\n
原来如此!无怪乎天子的反应会如此强烈,赏赐如此破格——董仲舒刚刚才吐槽完“天象示警”,天象立刻来个月食加彗星遥相应和,等于是公开打了皇帝的脸面,做证了儒生的理论;在这个时候,一个能预测天象、把握天象,甚至公开宣称天象并没有什么神秘的方士堂堂登场,那岂不是正中了皇帝的下怀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