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头。”
\n
“他们家再是那般忠厚不过的人家了,待人和善客气,就没瞧见与人脸红脖子粗过。”
\n
“这家里的三郎手脚健全,身体精壮,生得也多周正。”
\n
堂屋头,一四十来岁,身形有些富态的妇人口齿正伶俐着。
\n
这妇人穿着一件交领暗红齐膝裾,下身是条靛蓝百迭裙,和腰身上那条腰带是一色儿。
\n
头上又还簪了两朵颜色绢花儿和一根素银簪子,收拾的还真是精神喜庆。
\n
坐在媒人对身处的是一对夫妇,范家爹范守林和范家娘陈三芳。
\n
“这样好的如何肯上门来?”
\n
媒人早晓得有此一问,道:“前些年上头一茬又是一茬的征兵征粮,最凶悍的时候连哥儿都征去了一线上。平头老百姓苦呐,如今战事好不易平息了,可百姓家中的精壮儿郎多少都死在了战场上。”
\n
“十里八乡间,多见着的都是姑娘,逢上战事后当龄适婚的这些哥儿姐儿,最是难婚配不过。”
\n
“这康家小郎放在今朝本当是人争着抢着要,极好娶亲的。可老天爷也妒人呐,教他逢了祸,磕坏了脑袋,人钝了不少,算账写字那些精细活儿干不得了。”
\n
妇人叹罢,微微往前探了些身子,又说道:“康家三个儿子,两个征兵役去了前线,回来时只剩下一个,却也都残了腿。”
\n
“两个儿一个不灵光,一个残了,成家不花些钱出去,如何成得了。乡下小户,又不是大富大贵之家,拿不出那许多的铜子儿来,左想右想,便得了个赘出去的方儿。”
\n
“上战场那个受了苦,少不得紧着些,便只能赘小郎出来。”
\n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