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蘅一边学习人家这种精神,一边也知道自己斤两。
莫说跟张兰娘那样精心培养出来的人才比较,便是路边脚店随便拎个满脸憨厚淳朴的庖厨出来,实操技能恐怕也比她强得多。
眼下已经有不少模仿她做猪肉灌汤包,还像模像样的,分走了一部分客流。
被模仿这事儿,虞蘅本有些好笑,然大伙都是糊口饭吃,想想便也算了,拦不住啊。
这东西又没有专利,真论起来,她们还都得对最早研究豕肉馒头的那位前辈喊一声祖师爷呢。
谁叫自己摊位排队久,又常买不上呢!
这也是虞蘅迫切想盘个铺子下来的缘故。
有个自己的地盘,再雇个人手,日间便能慢慢地备货、研究新菜,不像眼下时间被分得很散,常常一整日忙忙碌碌却不知忙了什么。
眼下铺子还没个着落,但新品反响很不错,许是樱桃、杏子、青梅之类水果生长于树林山野中,自带风雅属性,意外地很受士大夫们青睐。
原以为读书人该都爱那清淡又爽薄的,有二位却对虞蘅借了“树三鲜”名号狠卖高价的果酱沾馒头不屑一顾。
太学生陆钰、周景是摊上的常客,每次来了,各点上四笼多多放醋多多放辣的豕肉灌浆馒头,吃完还要给同窗带回去,动辄七八笼,是虞蘅如今最稳定的大主顾。
两都是西北来的,一样的黑紫肤色、浓眉墨眼,身高九尺余,说话自带胸腔共鸣,每每跟他们打交道,虞蘅总恍惚想起前世高中每个班教室最后一排的那些体育生来。
一样的四肢发达身强体壮,又都一样能吃。
从前她碰上这种人还有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