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星域的星核与别处不同——它们拒绝“融合”,坚持保留每个种族的独特形态。铁砧族参与培育的星核表面,始终凝结着熔岩鳞片;星羽族触碰过的星核,永远缠绕着电磁脉络;人类留下的星核,则会长出不规则的“创意凸起”。小小方舟队抵达时,正有两个种族为“星核该保持谁的特征”争论,差点毁掉一颗珍贵的胚胎。
“看那边!”艾羽突然指向星域深处,一颗巨大的星核悬浮在星云中央,它的表面一半是铁砧族的熔岩纹路,一半是星羽族的电磁网格,中间却用人类的“创意凸起”巧妙连接,既不融合,也不冲突,像一幅和谐的拼贴画。
“它叫‘共生者’,是星域里最老的星核。”当地的向导介绍道,“古文明造它时就定下规矩:每个参与者只能留下一种特征,不许修改别人的部分。刚开始吵得比现在还凶,后来发现,保持不同反而更稳定。”
小远突然有了主意。他让阿铁在新的星核上留下熔岩印记后,立刻用能量罩保护起来,不许任何人改动;艾羽的电磁脉络则从另一个方向延伸,同样用防护罩隔离;小远和小彩则在中间种上“缓冲草”——这种植物能在不同能量间形成温和的过渡带,却不会消除任何一方的特征。
三天后,奇迹发生了:熔岩印记与电磁脉络在缓冲草的作用下,形成了互补的旋转轨迹,既保持着各自的形态,又能协同给星核供能。星核的光芒比“接力星”更明亮,表面的三种特征像三颗互相环绕的卫星,各自旋转,又彼此守护。
“它在说‘这样最自在’!”小彩化作光带,清晰地捕捉到星核的情绪,“不用变成别人,也能一起发光,这才是最舒服的相处方式!”
凯尔的太阳水晶分析着这颗星核的数据,发现它的稳定性远超融合型星核。“差异产生张力,张力维持平衡,”他在报告里写道,“就像人类的左手和右手,功能不同才能做更多事。强行让它们一样,反而什么都做不了。”
艾丽西亚在星核旁种下记忆花,花瓣上浮现出各族的“独特故事”:铁砧族的熔岩之所以厚重,是为了抵御严寒;星羽族的电磁之所以灵动,是为了适应迁徙;人类的创造力之所以旺盛,是为了在逆境中寻找生机。“每个特征背后都有原因,”她轻声说,“尊重差异,就是尊重对方的生存智慧。”
多元星域的“特征博物馆”里,保存着所有种族的“独特印记”。有铁砧族故意保留的“不完美熔岩纹”,旁边写着“缺陷让我们懂得求助”;有星羽族容易受情绪影响的“波动电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