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在翰林院了熬资历了。
翰林院从不缺这样的人。
依苏景章的才学,理应不会被这样埋没,赵丰年能想到的,只能是他的罪了人了。
“你想外放为官?”听完苏景章的来意,赵丰年并不惊讶。
“正是,还请赵大人看在同期的份上,许下官一个方
便。”
“你理应走铨选的流程。”
苏景章苦笑,“倘若下官能进,便不会来找到赵大人了,实不相瞒,下官初入官场,自持江南才子身份,初入宫廷,作了一首秋高赋,便得罪了五皇子,是以,眼看着一起进来的人各有前途,下官却只能待在翰林院被遗忘。”
难怪是齐晟去了北地当知府,大夏朝基本只有翰林院的侍读、侍讲,最次也是修撰、编修外放任知府,前面两个能去好地方任职,后面的就要碰运气了,例如北地那种地方,苏景章是能去的,最后却成齐晟一个检讨,看来齐晟说的没错,他果然是捡了个漏。
赵丰年想了想,“今日你能来找我,想必已然下定了决心,毕竟有同期之谊,对于你眼下的困境,我这里确实有两个方案,你尽可都考虑一番,一是递交申请走流程,我可以替你留意,不过,日前呈上来的,除了西南等地,没有知府职位,倘若你不去西南,就得继续等。
二嘛,是詹事府,詹事府向来有府丞两位,如今一位由都察院兼任,另一位尚空缺,或许你可一试,只是,你已然被五皇子针对,倘若这时候选择了詹事府,怕是会被五皇子认定你投靠了太子殿下,从而越发不好过。”
苏景章一听就知道,赵丰年确实是认真地为自己考虑了。
“下官惭愧,敢问,倘若是赵大人,会如何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