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队,肩负着为中央红军探路的重任,在任弼时、萧克、王震的率领下,于8月7日从湘赣苏区突围,开始了漫漫长征路。
这支仅有9700余人的队伍,带着不足一个月的粮草,在敌军的围追堵截中向西疾行。10月7日,当部队行进至石阡县甘溪乡时,与桂军廖磊部突然遭遇。这场被称为"甘溪遭遇战"的战斗来得猝不及防,红军仓促应战,很快陷入敌军24个团的包围圈。在随后的九天九夜里,红六军团在石阡、施秉、镇远、思南四县交界的崇山峻岭中辗转突围,部队减员过半,弹药和粮食消耗殆尽。
10月16日,为掩护军团主力向南突围,红十八师五二团主动承担起断后任务。这支由苗族、土家族、汉族战士组成的队伍,在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的带领下,故意暴露行踪,将敌军主力引向困牛山方向。当时的困牛山还是一片荒无人烟的原始林区,当地民谣唱道:"困牛山,困牛山,十人提起九人寒,飞鸟难过虎井沟,猴子难攀陡石岩。"战士们正是看中了这里的险峻地形,想用血肉之躯为战友筑起一道屏障。
当五二团的800余名战士进入困牛山腹地时,才发现自己陷入了更大的绝境。这座山三面被龙川河、虎井沟环绕,两面是垂直落差近百米的悬崖,唯一的通道被敌军重兵封锁。10月17日清晨,湘黔敌军联合发起进攻,田海清团长带着两个营在营盘脑构筑防线,用仅有的三挺机枪组成交叉火力。战斗持续到正午,红军子弹打光了就用石头砸,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阵地前的敌军尸体堆成了小山。
最悲壮的时刻出现在午后。当红军退守到虎井沟悬崖边时,敌军竟驱赶着数百名被抓来的百姓冲在前面。这些百姓中有老人、妇女和孩子,他们被刺刀逼着向前挪动,哭喊声在山谷里回荡。田海清团长举枪的手在颤抖,他对战士们喊道:"我们是工农的军队,绝不能伤了老百姓!"就在这时,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胸膛,这位年仅28岁的团长倒下时,手指仍指向敌军的方向。
失去指挥的红军战士们陷入了两难:向前冲杀会伤及百姓,向后撤退便是悬崖。一位幸存的战士后来回忆:"当时每个人都红了眼,有的把枪砸了,有的把最后一颗手榴弹揣在怀里。"当敌军逼近到三十米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宁死不当俘虏",百余名红军战士互相搀扶着走向悬崖。他们中有刚满16岁的小号手,有背着药箱的女卫生员,有来自江西的老红军,也有刚参军的贵州青年。在纵身跃下的瞬间,有人高呼"红军万岁",有人唱起了《国际歌》,那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