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玉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了新的发展,与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 。
(五)明清时期
明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命江阴侯吴良收服五开(今贵州黎平县)和古州(今贵州黎平西北和锦屏一带)等侗族地区,得到223峒,人口多人 。朱元璋对于归附的土官均原官授职 。设置务程龙鳖坪岳溪长官司(司署设长岭) ,同年,野鸡坪长官司与黄道溪长官司合并,名为黄道溪蛮夷长官司(司署设茅坡寨) 。明洪武二十三年三月三十日(1390年4月15日),设置平溪卫,隶属湖广都司 ,二十五年,务程龙鳖坪岳溪长官司并入黄道溪长官司(司署设武陵坪) 。1414年,明王朝设立黎平、新化二府,委任流官直接管辖土司,侗族地区出现“土流并治”的统治局面 。吴勉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失败后,明朝在侗族地区设置了大量的卫、所、屯、堡等军事机构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平溪卫改属贵州,明万历三十一年还隶湖广 。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中央王朝在侗族地区的统治仍然因袭明代的“土流并存”,但土司的实权已趋削弱,均受到流官的节制 。裁卫指挥设守备隶湖广都司辰沅靖道 。清雍正五年二月初五(1727年),改隶贵州省思州府 ,同年闰三月三十日(1727年),兵部复云贵总督鄂尔泰奏,改平溪卫为玉屏县 。1729年,黎平知府张广泗,“以金币贿生苗假道入省,因密记其道里、山川、险阻形势,陈清大帅购募通事,统兵剿抚,略定其地” ,平定了雷公山周围的苗侗地区后,在榕江和剑河分别增设古州厅和清江厅 。通过改土归流,侗族基本上被纳入了流官的统治范围 。清乾隆三十五年九月(1770年10月),改隶铜仁府 ;清乾隆三十六年五月,复隶思州府 。明清时期,玉屏的政治制度逐渐完善,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文化教育也日益兴盛 。
(六)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2年(1913年),玉屏隶黔东(镇远)道 ;民国12年,直隶贵州省 ;民国24年,隶第九(铜仁)行政督察区 ;民国26年,隶第一(镇远)行政督察区 ;民国32年,改隶第六(铜仁)行政督察区,直至解放 。在中华民国时期,玉屏经历了社会的变革和动荡,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民族文化依然顽强地传承着 。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1月7日,玉屏解放,隶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