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兴魁武装,红七师主攻部队找来当地苗族同胞作向导,苗族同胞详实介绍了山上、洞中的情况后,红军选派精悍战士由洞口中顶悬索吊人炸掉洞口,进而占领洞口,搜索前进,一举全歼了守敌,解救了被裹胁的群众。
这次胜利是红军和当地苗族同胞并肩战斗的结果。贺龙在战斗胜利后站在玛瑙山上感慨地说:“民族团结比什么都重要啊!”
四、《关于苗族问题决议》的重大影响
1934年9月10日,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接受中央指示及五中全会决议的决议》中总结工作指出:“开展苗族中的工作,在黔东苏区周围的少数民族,即如苗族就有几十万人,这就要求党用最大力量去建立苗族中的工作,为了民族的解放与自由(包括分立权)而斗争,发展他们中间的革命斗争,反对帝国主义国民党统治土司贵族与高利贷者,密切的将苗族解放与土地革命联络起来,组织苗族红军与苗族苏维埃共和国,指出只有中国苏维埃革命才能保证少数民族取得解放与建立他们自己的共和国、与各个民族间真正的和平与自由。”由此可见,《决议》的颁布与实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决议》的颁布,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黔东的具体体现,是黔东各族人民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千百年来深受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的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获得翻身解放的一个重要标志。
《决议》规定了苗族同胞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各项权利,它不仅为中国共产党开展苗族工作,而且为黔东少数民族地区根据地的开创与拓展提供了政策依据,对于黔东各民族创建苏维埃政权,跟着红军闹革命发挥第七章 统战、民族政策的实施及其他事业的发展了指导作用。虽然《决议》的内容是关于苗族的问题,但对其他少数民族的政策也是同样的,提出“消除一切民族的界限和嫌隙”,苏维埃在帮助苗族的同时,按照《决议》的精神,也帮助了黔东土家、侗等其他少数民族。
《决议》规定了少数民族特别是苗族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及其他地位问题。少数民族只有有了政治地位,才谈得上翻身解放;只有有了土地,才谈得上经济地位,也才能挖掉穷根;只有有了自己的武装,才能保卫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只有有了文化,才能保证本民族的文明与发展,乃至独立于各民族之林。
《决议》忠实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关于少数民族政策的指示。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大会的《报告》指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