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特有的祭祀活动,苏维埃都要派代表前往恭贺。红军行军过寨,始终遵照贺龙军长发布的“途经苗寨不准开枪,不准随意进门”命令,成为执行党的民族政策的表率,苗汉人民实现了“建立亲密的联合,消除一切民族的界限和嫌隙”的局面。第三,帮助苗族同胞建立自己的苏维埃政权和自卫组织。红军派出姜昌芝、李庚开、黄家文等干部到苗族聚居地,经过短暂时间的发动,成立了严家坡区革命委员会和猫山、寨地、大土坪、麻阳、天堂、坝木、钟鼓坡、黄泥堡、浑泉、五官坝等10个乡苏维埃,并在这些地方成立了游击队和自卫队,实现了“苗族建立苏维埃制度的自治区域”和“苗族建立苗族工农红军”的目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四,组织苗家劳苦大众打土豪,分田地。在土地革命运动的旗帜下,苗家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土地革命运动中去,他们严格执行了苏维埃颁布的《没收土地和分配土地条例》,在苗族聚居地打土豪52户,没收土地挑,每人平均分得土地5至7挑不等,苗家贫苦农民从地主土豪那里收回了自己开垦的土地,第一次成了土地的主人。实现了“帮助苗族的农民完全得到土地”的目标。第五,选拔培养苗族领导干部。“政治路线确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各级区、乡苏维埃政权相继成立之际,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非常明确地指示,在苗族聚居地建立的苏维埃政权中,要从当地苗族同胞中推举担任区、乡苏维埃政府干部。严家坡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后,特区革命委员会任命苗族农民郎永章担任主席,苗族农民胡兴奎担任副主席,所辖10个乡苏维埃政权中,苗家工农优秀分子担任主席和副主席职务的就有34人,占这里干部总数的50%以上。另外,所成立的猫山、浑泉等游击队,多数队员是苗族青年,而田坝、岩柯两支游击队,队长、副队长是优秀苗族青年,且全部队员都是苗族青壮年,这些地方建立的苏维埃自卫队的干部和队员,绝大多数是苗族。实现了“苗家工农群众,完全享有苏维埃公民的一切权利”的目标。第六,各族人民并肩战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红军在军事行动中,得到当地少数民族支持和帮助。1934年8月7日,贺龙决定消灭对苗族地区苏维埃政权有极大威胁的盘踞在玛瑙洞的反动区长及其武装。玛瑙洞处在玛瑙山山腰,洞深且宽,还有岔洞,能容下2000多人,周围还可周旋,反动区长胡兴魁裹胁了40多个群众,妄图凭借自己有100多人武装和天险,且战且躲,扰袭苏区。为了用最小的代价消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