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款列入公务支出。其付款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付款,如红军队伍在印江一农民家用了点菜和米,付给2块大洋;在塘坝元布坨用了一农户一缸酸菜,付给铜板10枚;用了另一家2桶包谷,付川板12块。二是以物易物,如红七师机炮连在秀山一农户家写下这样的留言条:“老板,我们吃了你半坛咸菜,几根大葱,烧了几根柴,共补你黄豆六升。”又如红军留在木黄杨正明家的留言条上写:“杨老板,红三军在你家吃了九个鸡蛋,海椒七撮,油三两,盐四钱,共还你谷子一箩,在灶后边。”公务支出中还有一项较大的开支,那就是宣传费用。红军每到一地都注重宣传,其声势和影响之大是前所未有。购买笔墨纸张和石灰等用品花了不少钱。以石梁乡张家祠堂墙上的“打倒国民党”标语为例,仅这条标语就用石灰数百斤,还磨了十多斤黄豆的豆浆掺和。
扩红支出。扩充红军队伍,无疑需要增加开支,因为,需要奖励参军者,同时要优抚红属,还要增加人头开支。奖励新兵是有明文规定的,视其家庭经济情况而定,一般奖励银元5至10块不等,家庭殷实的5块,贫困的或8块,或10块。地方苏维埃还给予红属免税和子女上学免费等优抚。沿河籍老红军冉洪章回忆:“我参加红军时,部队奖励我六块现大洋。”此外,红军队伍扩大后,吃的、穿的、配备武器等费用支出加大。随着各级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黔东4000多青年参加了红军,参加游击队和自卫队的人数近万人。由此可见,扩红支出数目不小。
俘虏遣返支出。俘虏遣返,要发一定数量的遣返费,这是当时红军的政策。而遣返费的数量则要视当时的财力而定。按红军的政策,被俘者愿跟红军的就吸收为红军,想回家的,一律发给路费。如倒马坎战斗,俘敌74人,全部遣返回家,每人发给3块银元作路费。遣返费也有以实物充抵的。如在南腰界遣返一名敌军副官,他不要大洋而要鸦片,于是发给他一点鸦片作遣返费。
红军津贴支出。红军津贴支出是军费支出中的一个比较小的项目,红军不分官兵,在经济待遇上一律平等。但是,由于财政收入不稳定,津贴也没有保证。红军坚定的革命意志,靠的不是津贴,而是对革命事业的信念。据当年在黔东革命根据地专管钱粮的老红军周胜才回忆,仅红三军4000多主力部队每月发放津贴3000块银元。照此计算,红三军在黔东战斗7个月,累计支出津贴多块银元。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军队所雇零散工工资支出。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