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地。然而,彭水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背山面水,易攻难守”,如果在此建立根据地,一旦敌人进攻,红三军很容易陷入绝境。1934年5月,经过慎重考虑,红三军决定乘胜西渡乌江,向黔东进军。1934年6月1日,红三军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出色的军事指挥,成功攻占黔东重镇沿河县城。占领沿河后,部队本应暂时休整,恢复体力。但沿河县城分距乌江两岸,背靠大山,形势与彭水相似,不利于扼守。而且,黔军李成章旅,付恒忠部,川军达凤岗旅,湘军周燮卿旅正向沿河进逼。在这紧急关头,红三军当机立断,决定抢在川湘之敌尚未形成包围圈之前甩开敌人。1934年6月9日,红三军从南腰界出发,出敌不意向南直下,经酉阳的龙池、唐家溪,松桃的猫山、麻阳,印江的鸡母溪进抵刀坝。印江县伪县长张廷泽得知红军进入县境,吓得魂飞魄散,便弃城仓惶逃至思南。刀坝是印江、沿河、松桃、酉阳、秀山五县交界的小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北进可到酉阳的南腰界,西经凉风岭可到沿河的小井,东经来安营可达松桃的火烧桥,南下经木黄即可进入印江梵净山。红三军来到刀坝后,受到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应群众的要求,红军处决了刀坝伪区长李天治,为民除害,大快人心。还派兵到来安营捉拿伪区长陈文澜,虽未成功,但也让当地的反动势力闻风丧胆。红三军的到来,给这片土地带来了新的希望,犹如春风化雨,让“神兵”斗争重新焕发生机,摆脱了受官吏、豪绅利用和封建迷信支配的地位,得到了共产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
红三军进入印江时,部队规模已大幅缩减,只有两个师(七师、九师),三个团,共三千多人。当时的组织序列为: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书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是夏曦;红三军军长是贺龙,他始终坚定地带领着部队,在艰难中寻找出路;政委是关向应,他积极开展政治工作,为部队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参谋长是汤福林;第七师师长是卢冬生,政委是朱绍田;第九师师长是钟炳然,政委是廖汉生。他们肩负着革命的重任,在印江这片土地上,开始了新的征程,为建立新的根据地而努力奋斗。
喜欢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