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黄河泛滥,致使数十万百姓流离,食不果腹。
汉中府粮价低迷之际,百姓感激汉王之恩,竞相囤粮。
朱松虽贱卖粮食,利润大减,却声名鹊起。
西北百姓,除却黑心粮商,无不念及汉王朱松之好。
所幸存粮充裕,汉中粮储暂无虞,与朱松所料相差不远。
汉中府售粮之银,已超卖盐数倍。
然朱松深知此景难持久,非粮食不足,实乃市场将趋饱和,百姓囤粮亦有限度。
热潮过后,购粮热必将减退。
届时,汉中粮价可稳步回升至一两银一石米。
正当朱松财源广进之时,北平燕王府来信至。
“四哥竟会给本王来信?真乃奇事!”
朱松览朱棣之书,满心疑惑。
平日里,除太子朱标外,他与诸藩王兄弟鲜有往来,书信更无。
及至阅信,朱松不禁哑然失笑。
“四哥竟向本王借钱?”
“若真借出,岂有收回之理?”
“岂不是肉包子打狗?”
朱棣首函即提此请,实出朱松意料。
朱棣于北平养兵众多,数倍于汉中。
加之老四好战,军费之巨,冠绝藩王。
朱松未加思索,即书回函,遣人带回。
借钱之事,万不可能,自家亦非粮仓无限。
他借老爷子修路之名,欲将大笔资金倾注于路建,并埋怨正四处筹集银两,否则也不会低价售粮……
总之,一番巧妙言辞,敷衍过关即可!
令人信服,想必朱棣阅信后也难以挑剔!
大明洪武二十五年末秋之际,西安府至应天府的水泥路工程正式启动!
此时,北平府的燕王朱棣亦收到了朱松的回信。
面对朱松长篇累牍的解释及其财政拮据的现状,朱棣一时语塞!
正如朱松所料,朱棣确也难以反驳!
他已知晓西安府修水泥路至应天府之事!
先前他还诧异老九何故半价售粮,原来如此!
此刻,朱松的拒绝让朱棣有些意外,却也无可奈何!
……
应天府,徐府。
中山王徐达逝世后,其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之位,但徐府往日之盛况已不复存!
淮西勋贵多唯蓝玉马首是瞻!
徐辉祖为人务实低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