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文一石?大明开国以来,未曾有此低价。
“如何?此乃老九之功,连本王都对他刮目相看。
他一番动作,竟使西北粮价整体下滑!”朱棣见姚广孝吃惊,面露得意。
“呵呵,既是汉王朱松所为,与殿下何干?”姚广孝似笑非笑,反问道。
“自是购粮!”朱棣直言,“此时西北粮价低廉,若不抓紧,更待何时?”
他认为姚广孝又在故弄玄虚,平日里这和尚就爱与他打哑谜。
“那殿下自去购粮便是,来找和尚作甚?”姚广孝一脸困惑。
朱棣闻言,神色尴尬,欲言又止。
“殿下但说无妨!”姚广孝见状,笑道。
“既如此,本王直说,钱不够,特来借钱!”朱棣干笑回应。
“殿下找错人了,和尚身无分文。”姚广孝摇头拒绝,干脆利落。
“你岂会没钱?出家人不打诳语。
身为庆寿寺主持,这些年香火钱没少收吧?”朱棣气道。
这和尚怎如此吝啬?
姚广孝的反问再次让朱棣陷入沉默。
他决心趁粮价低廉时大量购粮,非小规模行动可比。
麾下近十万大军,年度粮草开支庞大,更别提欲囤积的粮草数量之巨。
少量囤积毫无意义,大军众多口腹待哺。
“和尚有个想法!”姚广孝道,“你提及汉王朱松低价售粮,那他手头现银定不少吧?”
朱棣闻言,眼神微动。
“你是说,向老九借钱?”
他与老九,同父异母兄弟,藩王身份,但私下交情浅薄。
向老九借钱,他从未考虑过。
“借钱或借粮,就看你这四哥的面子有多大了。”姚广孝笑道,“殿下不妨一试,成功与否,和尚不敢断言。”
姚广孝一番话,让朱棣无言以对。
这和尚竟拿自己当筹码?
离开庆寿寺,朱棣脑海中仍回荡着姚广孝的建议,不禁心动。
或许老九真的会借?
“回燕王府,给汉中老九写封信,探探他的口风!”朱棣迅速决定,匆匆返回。
汉中府内,近日银子进账颇丰。
粮食贱卖且供应充足,换回银子数额惊人。
粮仓几近被民众抢空,毕竟民以食为天,家中囤粮以防不测,天灾人祸难料,饿死人之事时有发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