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留,家中长辈有战场功勋者,方有资格争取。
然能否成功,还看个人能力。
余下两百名额,则需西北地区适龄学子竞逐,能入王卫学院者,堪称佼佼者。
勋贵子弟虽有特权,但竞争亦激烈,数千人中争一百名,压力虽减,仍不轻松。
朱松暂定此招生规模,交由袁管家筹备招生事宜。
虽首批学员明年开春方入学,但招生宣传需提前数月进行,以便学生备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数日后,应天府皇宫内,朱元璋与太子朱标近日更为繁忙。
自试驾老九所赠座驾后,二人皆心生前往汉中府之意。
水泥路建设固然重要,但有了此座驾,非水泥路亦可行。
朱元璋最忧朱标身体,今有此豪华马车,旅途舒适无忧。
然皇帝与太子离京远行,非易事也。
决定前往汉中前,必须将皇宫与朝廷事务妥善处理。
近期,朝堂因汉王朱松低价售粮影响粮价之事,分为两派。
户部为首的文臣认为朱松此举扰乱市场,极为不当。
他们指出,虽黑心商人的粮价下降,但朝廷粮价亦随之降低,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触及利益者纷纷跳出,欲借此弹劾朱松,人数不少。
出乎意料的是,以蓝玉为首的淮西勋贵却在朝堂上支持朱松,这连朱元璋和朱标都未曾料到。
此事颇为稀奇,引起朱元璋注意。
连日早朝,文臣武将常因朱松之事争执不休,最终多以蓝玉等人获胜告终。
朱元璋乐见蓝玉等人帮朱松调和,省去他与朱标不少麻烦。
心中暗想,老九竟如此受欢迎,连蓝玉等人都抢着相助。
此景,朱元璋似曾相识,但比起当下大明朝堂,老九一脉的朝堂氛围似乎更佳。
如今朝廷,文臣们常争执不休,一言不合便口沫横飞。
“系统,朕发现,老九称帝后,朝堂风气与现今大不相同。”朱元璋好奇地向国运系统询问。
【确实不同!汉王朱松一脉的后世文官,敢于直接与武将冲突!】
系统此言,令朱元璋愕然。
文官与武将动手,岂不被武将轻易制服?
朱元璋大为震惊。
“朝堂怎会出此等事?成何体统!老九怎就不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