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即将到来的风暴。
贾诩深知,自己必须尽快离开即将覆灭的董卓集团,最好还能彻底摆脱牵连。
然而,这个愿望并不容易实现,因为他家人仍在长安。
尽管李儒并未公开监视贾诩,但对他的家人进行暗中观察却是必要的。
贾诩一向重视家庭,李儒正是利用这一点,通过控制其家人来约束他在关中的行动。
这意味着贾诩无法轻易逃离。
面对这种情况,贾诩感到十分苦恼。
本来若非金榜事件,他或许可以拖延时间,慢慢寻找机会带家人离开。
但现在,金榜即将发布,短短一个月内,局势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足以影响董卓命运的重大事件。
这种情况下,贾诩已无从借力,无法悄然转移家人。
贾诩反复思索,却找不到解决之道。
在他看来,这几乎是个死局。
虽然张济、张绣叔侄听从他的建议,但他们手里的兵力仅五千余人,在函谷关一带并无太大影响力,根本不足以对抗董卓。
郭汜和李傕才是关键人物,掌控着更多的军队资源。
贾诩长叹一声:“难道我只能投靠董卓了吗?”
贾诩面对董卓和李儒的强大势力,深知张济和张绣的力量远不足以抗衡。
因此,他从未考虑过寻求他们的帮助,因为那只会带来毁灭。
同时,他对张济和张绣心存感激,不愿牵连他们。
思索无果后,贾诩无奈接受了李儒的提议,暂时归顺董卓。
他计划低调行事,在董卓失势后伺机脱身。
为了确保安全,他悄悄安排家人转移,目标是东出函谷关,投奔曹操。
在贾诩眼中,曹操虽非第一选择,但却是更为现实的依靠。
尽管西凉王林枫才是他的理想归宿,但地理上的不便使得曹操成为更优的选择。
贾诩相信,跟随曹操至少能获得一段平稳的时光,避免再次陷入动荡。
贾诩本想借道函谷关离开关中,但由于守将张济、张绣叔侄的关系,这条路对他来说更为安全和便捷。
相比之下,镇守三辅的牛辅与他并不熟悉,万一拒绝协助,后果难以预料。
经过权衡,贾诩决定投靠兖州牧曹操。
然而,贾诩并未料到局势突变。
喜欢三国:我,曹操长子,开局屠司马请大家收藏:(ww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