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门外站着一年轻书生,并未束发,穿一素衣襕衫,裳下摆接一横襕,见到景暄和,赶忙向她走近。
景暄和还以为他是来告状的,可他突然“噗通”一声跪在景暄和跟前,倒让她不知所措了。
“恩公,请受在下一拜!”那人浓眉秀眼,相貌俊逸,只是有些不修边幅,颇有魏晋风骨。
“快请起,快请起!”
景暄和虚扶了他一下,向阿呆使了个眼色,阿呆赶忙拉他起来,原来他便是春深书院的大才子汪常青了。他刚从牢里放出来,听说是一位姓景的捕快救了自己,不免十分感激,便马不停蹄地来到衙门前,拜谢恩公。
“不必多礼,这都是我们捕快应该做的。”
景暄和本是说客气话,那书生却眉头一皱:“哼,现今的冤假错案还少吗?每年牢中添了多少冤鬼?那些当官的溜须拍马的功夫倒是做得足,谁又有心为百姓着想一分?小生此行本是抱着将死的决心,若不是大人,小生便也背负莫须有的罪名,成了牢中的冤鬼了。”
景暄和只见他的眉眼写满了傲气,文人风骨尽显无余,却听他继续说了:“小生心中本有一仰慕之人,此生惟愿像那位先生一样,做个为国尽忠、为民谋福祉的人,可是那位先生却遭奸人毒手,真是可气、可叹啊。”他的目光凛然地望向了远处的一处府宅,那府宅的大门已经被封,连门牌都濒临腐朽,布满了蜘蛛网,只是斑驳的朱色油漆应证了往日的辉煌。
记忆中,这是于歌笛出生长大的地方,见证了她无忧的童年与鲜衣怒马的豆蔻年华,见证了她所有的骄傲、美好、快乐、明媚,也见证了她如何由一位千金小姐变成阶下之囚。
满门光华,弹指成灰。
这一定是于歌笛心中永远也抹不去的伤。
如今的景暄和,虽然没在这宅子住过,却也感到唏嘘不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