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印记像枚枚勋章,印在他身上,也印在那辆二八大杠上。
小陈师傅在的时候,两人还能轮着歇个半天。他帮小陈看仓库,小陈帮他擦自行车链条。擦链条得用煤油,仓库里有的是,倒在旧报纸上,用刷子蘸着刷,油星子溅得满手都是,洗半天还留着味儿。小陈总说:“你这车比你女朋友还金贵,天天擦。”林阳就笑,说“它比女朋友靠谱,从不闹脾气”。
自从去年小陈跳槽去了自来水厂,他就成了仓库里的“救火队员”,哪里缺人就往哪里补。老李的腰不好,搬重物得他上;小周记不住订单编号,核对时得他盯着;连叉车师傅请假,他都得顶上开两圈——虽然开得歪歪扭扭,总把托盘蹭到货架,但好歹能应付。
就这么连轴转得像个上了发条的陀螺,那辆二八大杠也跟着连轴转,车座底下的弹簧早就没了弹性。有次载着小陈师傅,过减速带时“哐当”一声,小陈师傅差点蹦起来,说“你这车座跟石头似的,能硌出痔疮”。林阳当时还反驳,说“这是锻炼屁股肌肉”,现在想想,确实该换个座子了。
“渴不渴?”母亲端着水杯进来,小心翼翼地扶他坐起来,她的胳膊肘上有块淤青,是昨天送他来医院时,在楼梯上磕的。“刚王主管打电话来了,说让你安心养伤,工资照发,还问要不要派同事来看看你。”
林阳接过水杯,温热的水流过喉咙,熨帖得让他眼眶发酸。主管刚才在电话里没说这些,想来是特意跟母亲交代的。他忽然想起小陈师傅走那天,也是这样的晴天,两人在仓库门口抽烟,小陈拍着他的肩膀说:“别太拼,机器还得歇呢,何况人。”
当时他只当是客套话,骑着二八大杠往回走时,还在盘算第二天的工作计划——要先去核对东南亚那批货的装箱单,再教小周用新的打包机,下午还得去物流园送趟样品。现在才明白,原来适当停下,并不是偷懒。
窗外的蝉鸣不知何时变得清晰起来,叽叽喳喳的,像仓库里永远停不下来的打包声。仓库的打包声是有节奏的,“啪嗒”是胶带封箱的声,“咔嚓”是剪刀剪绳子的声,“咚咚”是零件装箱的声,混在一起,倒像支特别的歌。林阳听了一年多,闭着眼都能分辨出是谁在干活——老刘封箱最响,“啪嗒”一声能惊飞仓库窗台上的麻雀;小周总用剪刀,“咔嚓咔嚓”的,没个准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阳看着自己缠满纱布的右手,忽然觉得有种奇异的放松。不用凌晨五点半爬起来擦自行车链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