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更多田间操作环节,包括绿肥播种、翻压、土壤检测等。“理论得结合实践才管用。” 她指着窗外的试验田,“下期就安排在绿肥分解观察点,让大家亲眼看看变化。”
虎娃在给翻耕机做彻底保养,今天翻压了五亩地,机器的磨损比预期的小,轴承的温度正常,机油的清洁度还能再用一次。他把犁铧卸下来,用砂纸打磨掉上面的锈迹,光丝捕虫网显示,经过保养的犁铧,下次作业的能量传导效率还能保持在 90% 以上。“这机器今天立了大功。” 他往犁铧上涂了层防锈油,“明天得把观察沟的土再填填,别让雨水灌进去。”
王婶在灯下整理学员们的土样,按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分类摆放,准备明天送到县农技站做详细检测,结果出来后再反馈给每个人。她把标签贴在每个样品袋上,字迹工整,上面还画了个小小的能量符号。“这些土样就是大家的‘土地病历’。” 她把样品箱盖好,“得好好保管,检测结果出来才能对症下药。”
深夜的示范基地安静下来,培训教室的灯光还亮着,莱娅在整理今天的教学视频,准备上传到村里的微信群,让没能参加培训的村民也能学习。屏幕上的视频里,李大爷认真记笔记的样子格外显眼,他的手指在笔记本上移动的速度,与诗歌新宇宙的韵律完全同步。“这些视频得配上字幕。” 她往视频里加了文字说明,“村里不少老人听力不好,有字幕看得更明白。”
小顺子在绿肥地的观察沟边安装了摄像头,能实时拍摄绿肥分解的过程,视频信号连接到示范基地的显示器,学员们下次来就能看到动态变化。摄像头的角度经过精确调整,能清晰拍到 15 厘米深度的分解情况,界域钥匙碎片靠近时,碎片的银光让摄像头的夜视功能增强了 20%。“这就像给土地装了个眼睛。” 他用防水布把摄像头盖好,“不用天天来看,在教室就能知道分解情况。”
当第一缕晨光再次照亮绿肥地,翻耕后的土壤表面已经出现了细微的裂缝,那是微生物分解绿肥产生的气体释放通道。小顺子、莱娅、虎娃和王婶站在示范基地的门口,看着培训教室的门缓缓打开,仿佛能看到未来更多学员学习的身影。界域钥匙碎片在他们手中传递,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它传递出的能量,那是 148 个微型宇宙的祝福,也是知识传承的力量。
在这片充满能量的土地上,绿肥正在泥土中悄然转化,知识正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能量流的循环与知识的传承相互交织,像一首永不停息的乡村发展之歌。小顺子他们知道,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