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窗户形成 45 度角 —— 这是数学新宇宙计算出的最佳采光角度,能让每个座位的学员都看清板书。墙角的插座已经接通电源,用万用表测量显示电压稳定在 220V,莱娅把投影仪连接到电脑,幕布上投射出绿肥翻压的流程图,图上的能量流分布用不同颜色标注,清晰得像教学挂图。“明天就能调试音响了。” 她拍了拍讲台的台面,“这桌子是用村里的老槐树做的,木材的纹理里都藏着能量符号。”
谷仓前的空地上,村民们正在排队报名参加首期培训班,李大爷拄着拐杖排在第一个,手里攥着莱娅之前发的招生简章,纸角已经被捻得发毛。登记的表格上,姓名、年龄、种植面积等信息填得满满当当,最下面的 “希望学习的内容” 一栏,大多写着 “绿肥种植”“能量流应用”“堆肥制作”。“我那五亩地得好好整整。” 李大爷接过登记员递来的学员证,证面上的照片是他在自家地里的样子,背景里的玉米秆还带着去年的能量符号。
虎娃在给翻耕机做保养,他把犁铧上的泥土清理干净,刀刃的磨损程度在 0.3 毫米以内(正常范围),往齿轮箱里加注的机油量精确到毫升,油面刚好与标尺的刻度线重合。光丝捕虫网显示,经过保养的机器,下次作业时的能量传导效率能保持在 95% 以上。“这机器跟人一样,累了就得补补。” 他往犁轴的轴承里塞进新的黄油,“翻完这五亩地,还得歇两天,不然要出毛病。”
王婶在培训教室的墙上贴能量流图谱,图谱的高度离地面 1.5 米(平视可见),每张图之间的间距 60 厘米,用水平仪校准确保横平竖直。她特意把绿肥种植的图谱贴在最显眼的位置,上面用红色箭头标注了能量转换的关键节点,旁边还贴着对应的实物照片 —— 从种子发芽到翻压入土的全过程。“图文并茂才好懂。” 她用胶带把图的四角粘牢,“村里不少老人眼花,字小了看不清,照片最直观。”
傍晚的绿肥地已经全部翻耕完毕,新翻的泥土散发着青草和腐殖质的混合气味,地温计显示 23℃,比翻耕前升高了 1℃—— 这是微生物开始活跃的信号。小顺子蹲在地里,抓一把土在手里揉搓,土块的破碎度达到 80%(符合耕作标准),里面的绿肥残体长度都在 5 厘米以内,能在 60 天内完全分解。“这土劲儿足。” 他把土撒回地里,“攥在手里能感觉到潮气,又不黏手,刚好适合微生物活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莱娅的平板电脑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