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莱娅的屏幕上,那几株受虫害影响的幼苗能量曲线已经恢复平稳,叶片温度回升到正常水平,虫洞周围的土壤里渗出淡淡的橙色液体 —— 这是黑洞新宇宙的引力场分解害虫体液的结果。她往系统里输入新的参数:毒饵起效时间 4.2 小时,害虫死亡率 93%,能量流恢复速度每小时 17%。“看来麦麸的炒制温度刚好。” 她把数据同步到云端,“去年炒太焦了,香味不够,诱杀效果差了三成。”
虎娃在给幼苗培土,他用小锄头把垄沟里的土往幼苗根部堆,培成的土垄截面是标准的等腰三角形,高度 15 厘米,底角 60 度 —— 这是黑洞新宇宙校准的最佳抗倒伏角度。培土时他特意避开了能量线的分布区,光丝捕虫网显示,这些区域的土壤硬度比周围高 20%,能给根系提供更好的支撑。“李大爷说培土就像给苗穿盔甲。” 他拍了拍培好的土垄,“土够厚,台风来都不怕倒。”
深夜的谷仓里,小顺子在整理当天的农事记录,笔记本上的表格详细记录了每块地的施肥量、用水量、虫情发生情况,每个数据后面都用红笔标注着对应的能量参数。他把界域钥匙碎片放在表格上,碎片的银光透过纸张,在桌面上投射出微型的能量图谱,图谱上的 148 个节点与记录的数据一一对应。“这样明年再种就有参考了。” 他往表格里夹了片土豆叶做标本,叶片上的纹路能帮他回忆起当天的能量波动情况。
莱娅的监测系统进入了夜间模式,屏幕上的幼苗生长曲线变成了柔和的绿色波浪,每道波浪的起伏都对应着诗歌新宇宙的韵律变化。她给系统设置了凌晨三点的自动唤醒,那时的地温最低,最容易出现能量流波动。“去年有次半夜降温,没及时发现,冻坏了半亩苗。” 她把平板电脑放在枕头边,“现在有了这系统,温度一低就报警,比人盯着靠谱。”
王婶在灯下缝补装化肥的布袋,布袋上的破洞被她用彩色线绣成了小小的能量符号,针脚的密度每平方厘米都是 12 针,绣线的走向呈现自然的螺旋状。她把缝好的布袋摞起来,最上面的袋子里装着明天要用的复合肥,肥料颗粒与布袋上的符号摩擦,会产生微弱的能量场,提高肥料的吸收率。“老辈人说,干活得用心,连针脚里都藏着力气。” 她咬断线头,“这布袋装肥,比新袋子好用,肥效都能多三分。”
第二天清晨,试验田的土豆苗上凝结着露水,叶片的边缘向上卷曲成微小的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