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去两匹红布做幡旗,条件是“祭祀后得派两个人去学看雨量计”;红羽部落的巫医用草药治病,他就让郎中带着学徒去“交流经验”,把部落的土方子记下来,配上汉文注解,编了本《雨林验方》。有次西班牙传教士想在部落里建教堂,被林远拦住了:“大明不干涉你们信上帝,你们也别碰他们的山神,这是规矩。”
三个月后,朝廷的批复终于到了。万历皇帝的朱批写得简明:“准设南美总督区,以王守仁为总督,携官三十、吏五十赴任,按《大明律》与《拓殖章程》理政。”随批复来的,还有王守仁的私信,字里透着温和:“林兄先垫的基石,我来砌墙便是,不必拘束。”
王守仁到任那日,林远陪着他查访。在“临时税卡”看了账本,见每笔收入都标着“待海关核定”,赞许地点点头;去“蒙童馆”时,正赶上先生教孩子们算“铁轨每里用多少铁”,印第安孩子和大明子弟抢答得热闹;最后站在亚马逊边缘的观测站,见印第安向导和大明工匠正对着图纸争论“这条河该不该标支流”,王守仁笑了:“林兄这‘不拧巴’的法子,比强按着头教化要高明。”
总督府挂牌那天,新明区的人都来看热闹。林远泽才如释重负,可以抽身集中做一些事了。
新明区的蒸汽印刷机刚修好,又吐出一卷《南美拓殖月报》。林远翻着看,红河谷的铜产量比上月增了两成,新港的渔获量足够供应三个据点,连印第安部落用龙票兑换铁犁的数目都记得清清楚楚——这些事务如今已不用他亲自动笔,学政署新招的文书们算盘打得噼啪响,比他当年顺手多了。调度中心的木架上,贴着张新的《事务分办表》,左边写着“总督署掌”,右边标着“林远协理”,最下面那行“中北美勘探”被红笔圈了又圈。
“王总督说,海关的税则该定了,广东来的商队下个月就到。”副将捧着王守仁的手札进来,上面墨迹新鲜,“还有,铁山堡的工匠们催着要‘匠户功勋册’,说想把家人接来。”林远接过手札,指尖划过“凡工匠子弟入学,与民户同例”那句,心里敞亮——王守仁把“一视同仁”四个字落到了实处。他抬头望向窗外,总督府的旗子正和新明区的区旗一起飘着,龙纹与铁轨稻穗图案在风里碰了又碰,倒像在说悄悄话。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朝廷派来的王守仁果然是老手。到任不过半月,就把海关的铜印按在了《通商则例》上,税则定得精细:“大明商货抽什一,西葡商货抽什二,印第安部落土产免税(限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