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且擅长算术的伙计专门负责数据整理和路线计算。他亲自编写了一本《权重计算手册》,详细规定了各种因素的量化标准:道路每十里折算为1个基础权重单位;每个关卡的税赋根据货物价值不同,按比例增加权重;遇到山体滑坡、洪水等自然灾害,受影响路段权重直接翻倍。
在实际应用中,第一个试点路线选在了扬州到南京的短途运输。林远让两组镖队同时出发,一组按传统路线,一组采用“最短路径法”规划的新路线。传统路线走官道,距离较短,但要经过三个税卡;新路线则绕小道,虽然多走了二十里,但没有税卡,且道路平坦,骡马行进速度更快。出发前,路线规划司的伙计们仔细计算了两条路线的权重:传统路线总权重为12,新路线总权重为10。
三天后,采用新路线的镖队提前半天抵达南京,且骡马损耗、货物损耗都明显低于传统路线的镖队。这个结果让镖局上下大为震惊,陈大海拍着大腿:“乖乖,这法子真神了!”
然而,推广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规划扬州到成都的长途路线时,遇到了棘手的问题。蜀道难行,多条道路都存在塌方、落石的危险,而且当地山匪极为猖獗。路线规划司最初计算出的最优路线,需要经过一片原始森林。但商队领队却提出异议:“林中瘴气弥漫,路径难寻,别说货物,就连人能不能活着走出来都难说!”
林远得知后,亲自带着几名经验丰富的镖师和工匠,踏上了实地勘察之路。他们背着罗盘、绳索、火折子,在山林中穿行。为了标记路线,工匠们制作了一种特殊的木牌,上面刻有天元镖局的徽记和编号,每隔百步就钉一块木牌。在勘察过程中,他们发现了一条被杂草掩盖的古道,虽然道路狭窄,但相对安全。经过重新测量和计算,将这条古道纳入路线后,总权重降低了30%。
回到扬州后,林远立即召集路线规划司的伙计,重新调整数据。他还根据蜀道的特点,制定了特殊的运输方案:采用小型驮马代替大型马车,将货物分装成轻便的包裹;为镖师配备解毒药物、防瘴气的面罩;在沿途设立多个临时据点,供商队休息和补给。
随着“最短路径法”的推广,天元镖局的运输效率大幅提升。货物准时送达率从原来的70%提高到95%,运输成本降低了25%。但林远并未满足于此,他开始思考如何将天气因素纳入权重计算。
他命人在镖局后院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气象观测台,放置了自制的日晷、湿度计、风向标等仪器。同时,与各地的道观、寺庙合作,让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