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圆之夜悄然展开。黑衣人趁着夜色的掩护,撬开存放账簿的铁柜。然而,他们万万没想到,这是林远设下的陷阱。铁柜顶部暗藏的机关被触发,顶棚暗格的桐油倾泻而下,火折子点燃的刹那,整间屋子化作火海。火光冲天中,黑衣人们惊慌失措地逃窜。次日,人们在灰烬中发现半张烧焦的图纸,上面“宙字”编号看似关键,实则是林远故意留下的假线索。为了进一步迷惑敌人,他还在图纸上添加了一些看似专业却毫无意义的符号,让伪造的痕迹更加逼真。
这场危机催生了划时代的“信息楼”。底层按千字文分类存放《货物总账》,每本账簿用不同颜色布面区分——红色记瓷器、青色记茶叶、玄色记贵重货物。账簿的装订方式也经过特殊设计,采用活页夹形式,方便随时添加和更换页面。二层悬挂二十八面商路旗,绣着对应编号前缀,木牌随货物流转在旗间移动。为了让木牌移动更加顺畅,林远在旗帜下方安装了微型滑轮轨道,轻轻一推,木牌便能沿着轨道滑动。顶层信鸽驿站里,信鸽脚上的竹筒分三色,红筒急件、黄筒平件、绿筒回执。信鸽的训练也极为严格,每只信鸽都经过特殊训练,能准确识别不同颜色竹筒,并将其送达指定地点。
冬至那日,张居正密使来访。看着信息楼内不断变换的木牌阵列,密使抚须赞叹:“若将此系统用于朝廷驿传,公文传递效率恐提升十倍!”林远却深知挑战才刚开始:为防编号重复,他设计“月更制”,每月初一更换千字文起始段落。更换时,需要所有分号同步操作,为此,他建立了一套严格的时间校准机制,通过日晷和沙漏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时间准确无误。为应对突发状况,每个分号备有三套加密模板,模板的存放地点也经过精心挑选,藏在看似普通的梁柱夹层中,只有特定的机关才能开启。为培养人才,开设“识号堂”,教授伙计用算盘校验编号、解读密码。识号堂内,摆放着特制的算盘,算珠上刻有千字文的文字,便于伙计们记忆和操作。
系统完善后,奇迹不断上演。商户发现,通过编号不仅能追踪货物,还能预测运输时间。林远将路线分为“星、辰、日、月”四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时效,并在编号中嵌入时效标识。比如“辰字陆拾壹号加急”,沿途驿站见此编号必须优先放行。为了确保加急货物的运输安全,他还专门组建了一支精锐护送队,队员们配备了先进的武器和防护装备,熟悉各种应急处理方法。
一次,朝廷急需江南棉衣驰援蓟州抗倭前线。林远启用“战”字特别编号,调配所有“辰”级路线运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