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求其在西陵招募五万新军进行编练,等候战机。
理政殿大臣景琰已经秘密前往了上庸郡,跟着他一起的还有十万大军,这些军队都是景琰从郢都前往上庸郡途中招募的,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已经的百战老兵,稍加整训就有极强的战力。
景琰带来的十万大军,再加上上庸郡原有的一万大军,合计就有十一万,这十一万人将会是入蜀的主力。
景琰为了能让其成为讨伐巴蜀的主将,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不惜在楚王熊章面前大打感情牌。
楚王熊章对于景琰的心思,哪里会不明白,世袭罔替,与国同休,这八个字在实行军功授爵法之后,在楚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
几乎到了闻战则喜的地步。
所以楚王熊章就打算成全景琰的心思。
景氏当然是可以与国同休,但景氏是景氏,不是他景琰一脉。
楚王章十六年夏,天气炎热,阳光灿烂。郢
都,这座曾经繁华热闹的都城,此时却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忙碌的氛围。人们来来往往,行色匆匆,但他们所忙碌的并非是备战,而是筹备一场重大的迁移——迁都。
如今,楚国的新都襄郢已经全面竣工,经过半年多的努力,郢都的众多部衙纷纷迁入新都。给那座崭新的城池带去了生机与活力。
在楚王室中,昭后早已带领着楚王后嬴蓁以及熊章的一众夫人和子女,于月前离开郢都,踏上前往襄郢的旅途。
此刻,或许已经到达了新都,进驻了新王宫,也不知道那些小家伙们还能不能适应。
此时此刻,郢都的各部衙除了主官留守外,其余人员几乎全部撤离,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城池。
整个楚王宫中,只剩下楚王熊章和他的王驾,显得格外冷清。
“王上,迁都事宜已经全部完成,臣建议王驾和百官三日之后就启程前往新都。”总理大臣弥生恭敬地向楚王熊章禀报。
随着迁都工作的顺利结束,楚国百官的家属们早已提前一步离开了郢都,纷纷踏上前往新家的路途,开始了新的生活。
此时,楚王熊章正静静地站在楚王宫的宫墙之上,目光远眺着远处的广场。在那里,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这正是熊章特意设立的英灵碑。
碑上所记载的,皆是自他继位以来,那些为了国家、为了他而英勇战死的英烈们的名字。
这座树立英灵碑的广场极为宽广,但却没有军士在此守卫。因此,平日里总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