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因为我这将死的年纪拖累各位。” 十多年后,谯秀在家中去世。)
郤正,字令先,是河南偃师人。他的祖父郤俭,在汉灵帝末年担任益州刺史,后来被盗贼杀害。当时天下大乱,所以郤正的父亲郤揖就留在了蜀地。郤揖曾是将军孟达的营都督,后来跟随孟达投降了魏国,在魏国担任中书令史。郤正原本名叫郤纂。
他小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孤身一人生活,但安于贫困,勤奋好学,广泛阅读各种典籍。刚成年时就能够写文章,进入朝廷担任秘书吏,后来转任令史,又升任郎官,一直做到秘书令。他生性淡泊,不看重荣华利禄,却格外痴迷文章,从司马相如、王褒、扬雄、班固、傅毅、张衡、蔡邕这些人的遗留文篇辞赋,到当代的优秀书籍和精辟论着,只要益州有的,他都深入钻研探求,大致都看过。
自从在宫中任职,他和宦官黄皓住处相邻,打交道有三十年之久。黄皓从地位低微一直到权贵,操纵玩弄权势,郤正既不被黄皓喜爱,也不被黄皓憎恶,因此官职不超过六百石,却也避免了忧患。
郤正依照前代儒家的准则,借助文章表达自己的心意,写了一篇名为《释讥》的文章,这篇文章可以和崔骃的《达旨》相媲美。文章是这样写的:
有人讥讽我说:“从前的记载中说,事情和时代并存,名声和功劳相伴,既然如此,那么名声和事情,是前代贤哲所急于追求的。所以创立制度、树立规范,没有适当的时代就不能建立;流传称颂、留下名声,没有功劳就不会被记载。名声必须依靠功劳才能显扬,事情也要等待时机才能进行或停止,身死名灭,是君子所感到耻辱的。因此通达事理的人研究道义,探索深奥微妙的道理,观察上天运行的征兆,考察人事的盛衰,能言善辩的人四处游说,聪明的人顺应时机,谋划的人施展谋略,武士们奋勇施展威力,众人像云合雾集一样聚集,像风激电飞一样行动,衡量时机、揣度适宜的做法,以此获取世间的资用,在小处委屈自己而在大处伸展抱负,顾全公义而忽略私利,即使有一尺的弯曲,最终也会有八尺的伸直,终究能发扬光辉。如今魏、蜀、吴三方鼎立,天下没有安定,广阔的四海之内,百姓遭受祸乱失败,可叹道义沉沦阻塞,怜悯百姓遭受颠沛流离,这实在是圣贤拯救天下、烈士建立功勋的时代。您凭借高超爽朗的才能,美玉般的品质,广泛阅览、深入观察,留心于道德学术,无论多远的地方、多幽深的道理没有不能到达、不能了解的;挺身而出、接受使命,从事这些隐秘的事务,在宫廷中犹豫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