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谯周的长子是谯熙。谯熙的儿子谯秀,字元彦。《晋阳秋》记载:谯秀性情清静,不和世人交往,知道天下将要大乱,预先断绝和外界的联系,连堂兄弟和亲戚邻里都不相见。州郡征召他,到李雄占据蜀地时,用安车征召谯秀,另外李雄的叔父李骧、李骧的儿子李寿征召他,他都不答应。常常头戴鹿皮帽,在山野中亲自耕种。永和三年,安西将军桓温平定蜀地,上表推荐谯秀说:“我听说大道崩坏后,高尚的风范就会显现;道德丧失、时代混乱时,忠贞的节义就会彰显。所以有人像许由那样洗耳、像伯夷那样投渊,来发扬高远的风尚,也有人坚守本心、矫正行为,来恪守君、父、师的节义。因此前代的君主,没有不推崇这种准则的,以此来使风俗淳厚、教化百姓,平息竞相追逐名利的风气。想到大晋顺应天命统治天下,国运并非总是通畅,时常有艰难困顿之时,中原地区化为废墟,天下分裂为三部分,像兔网在林中消失、白驹在空谷绝迹一样,贤才隐没,这是有识之士所痛心的,是《大雅》所叹息的。陛下圣明的德行继承兴盛的事业,正要恢复天下的秩序。我从前奉命行事,到西方蜀地,平定了叛乱,想宣扬朝廷的教化;寻访当地的老人,搜寻隐逸的贤才,希望能像在羿、浞的废墟中找到武罗,在亡齐的境内想起王蠋那样。我听说巴西人谯秀,操守坚贞,心怀美德而隐居,在污浊的世间保持清白。当时皇权衰落,世道混乱,百姓遭受颠沛流离的苦难,中原地区的人有眷恋的哀伤,隐居的贤才没有升迁的希望;凶恶的命令多次招致他,奸邪的威势不断逼迫他,身处险境,危在旦夕,却能坚守气节,像玉石一样挺立,发誓不投降受辱,闭门隐居,不面对伪朝廷,既避免了像龚胜那样守节而死的灾祸,又没有像薛方那样用诡辩应对的讥讽;即使是东园公、绮里季隐居商、洛,管宁沉默于辽海,和谯秀相比,大概也没有超过他的地方。如今西蜀地区,都把他的事迹当作美谈。表彰有德行的人、礼遇贤才,是教化的首要之事,推崇特殊的节义,是圣哲的重要事务。如今天下还没安定,恶人当道,幸存的百姓苟且轻薄,正义的声音听不到,更应该起用有道义的人,来纠正隐逸逃避的弊端。如果谯秀能得到朝廷微薄的礼物征召,足以安定颓败的风气,规范浮嚣的习俗;使偏远地区的人仰慕朝廷的教化,天下人都知道朝廷的德化了。” 到萧敬叛乱时,谯秀到宕渠川中避难,依靠他的同乡和宗族有几百人。谯秀八十岁了,众人因为他年老,想代替他挑担子,谯秀拒绝说:“每个人都有老弱的家人,应当先营救他们。我的力气还能承受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