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太阳火辣辣地烤着青山村,连知了都叫得有气无力。王轱辘坐在堂屋的藤椅上,手里摇着一把蒲扇,望着院子里那棵老梨树发呆。树上的梨子已经泛黄,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再过半个月就能摘了。这是李青当年亲手栽下的树,每年结果都特别甜。
"轱辘,发什么愣呢?"沈雅琴端着一盆刚洗好的青枣走进来,水珠顺着她的手腕滴落在水泥地上,转眼就被蒸发了。她比王轱辘大两岁,虽然年过七旬,但腰板依然挺得笔直,走起路来风风火火。今天她穿了一件淡蓝色的衬衫,头发挽成一个简单的髻,显得精神利落。
王轱辘回过神来,接过丈母娘手里的盆:"想李青了。她最爱吃这棵树上的梨了。"
沈雅琴在他旁边的竹椅上坐下,拿起一个青枣在围裙上擦了擦:"今年的枣子甜,你尝尝。"
两人沉默地吃着枣子,院子里只剩下知了的鸣叫和蒲扇摇动的声响。沈雅琴突然开口:"昨天我去给建国和李青上坟,看见坟头的矢车菊开得正好。"
"梨叶每周都去浇水。"王轱辘说,"那孩子心思细,怕她妈寂寞。"
"梨叶这孩子,越来越像她妈了。"沈雅琴望着女婿布满皱纹的脸,"就是太拼了,昨儿个半夜我起夜,还看见她屋里亮着灯。"
王轱辘摆摆手:"随她妈。李青当年搞育种的时候,不也经常熬通宵?"
"那能一样吗?"沈雅琴瞪大眼睛,"李青那会儿年轻,现在梨叶都当妈的人了..."
她的话被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王青山像一阵风似的冲进院子,小脸晒得通红,汗珠子顺着鬓角往下淌:"太爷爷!太姥姥!合作社来了好多车,姑姑说是什么考察团!"
王轱辘和沈雅琴对视一眼,同时站起身。沈雅琴从绳子上扯下条毛巾给重外孙擦脸:"慢点说,什么考察团?"
"说是从北京来的!"王青山兴奋地手舞足蹈,"开着小轿车,还有电视台的人扛着大摄像机呢!姑姑让我赶紧来叫太爷爷!"
王轱辘拍拍重孙子的头:"走,看看去。"
合作社门口停着三辆黑色轿车,还有一辆印着省电视台标志的面包车。二十多个穿着整齐的人围在试验田边上,梨叶和菌生正在讲解什么。王轱辘坐着轮椅过去,听见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说:"...这个品种在盐碱地的表现确实惊人,亩产比常规品种高出百分之四十..."
梨叶看见父亲,眼睛一亮:"爸,这位是农业农村部的张司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