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家自恃于士林声望,又觉在圣上心中有重,遂欲再施手段,打压陈园。
一日,朝堂之上,孔家所推御史,整衣正冠,出列奏曰:“陛下,臣有本奏。山东布政使陈园,施政乖谬,举措失当。
其于山东之地,重工商而轻农桑,使百姓逐末弃本,人心浮躁。
又倡奇技淫巧,以算学、农学之属,惑乱士子之心,不尊圣人经典,儒家大道渐微。
似此行径,若不加以惩戒,恐坏天下学风,乱我朝纲。
伏望陛下明察,将陈园革职查办,以正视听。”
言罢,朝堂之上,众人神色各异。
有孔家党羽,微微颔首,面露得意;亦有中立之臣,眉头微皱,心忖此事恐不简单。
而平素与陈园交好者,面露忧色,欲为其辩解。
此时,一位老臣出列,拱手道:“陛下,臣以为不可仓促定夺。陈园任山东布政使以来,山东民生渐复,工商繁荣,百姓富足,此乃有目共睹之政绩。至于其推广算学、农学,实乃为国家培养实用之才,于国于民,皆有裨益。
那御史所奏,恐有夸大其词、歪曲事实之嫌,还望陛下详查。”
圣上听闻,沉吟片刻,道:“此事关乎重大,不可偏听偏信。着吏部、都察院详查陈园施政诸事,务必查明真相,如实奏来。”
孔家此举,本欲借弹劾陈园,彰显自家权威,打压异己,然朝堂局势复杂,此事究竟如何发展,尚未可知,孔家众人心中,亦不禁忐忑起来。
退朝之后,朱标趋至朱元璋身前,禀道:“父皇,孔家此番行径,其胆竟甚于胡惟庸。竟敢对一地布政使下手。”
陈园任山东布政使之初,虽无显着功绩,然辽东兴盛之际,其将山东经济整治得宜,民生复苏颇速。
由此观之,孔家此举,意在撤换陈园,安插听命之人,以便驱使,为自家谋取私利。
且昔日常孤雏攻辽东之时,陈园于幕后为其排解粮草等诸般难题,其间顶着重重压力终成此事。
今辽东崛起,常孤雏感恩图报。
孔家见此景,实难释怀。
朱元璋笑道:“标儿,咱所言不差吧。孔家自诩圣人之后,以诗书传家,然观其今时所为,所学皆入歧途。全然不识时务,唯知谋一己之私。还妄称圣人之家、圣人之后,哈哈,依咱看,其祖先声名,殆将被其败尽矣。”
今之孔家,自难与孔子相提并论。然孔家绵延数千年,底蕴深厚,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