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更胜一筹。
燕山军方面,魏清接替李药师登上望楼,正式接过指挥权。
李药师因连续三天三夜的战斗而被张克强行命令回去休息——对面连续攻击三天三夜,他也硬撑了三天三夜未曾合眼。
即便后来有魏清分担部分指挥压力,他仍然无法真正放松休息。
战场上的微操极其考验将领的能力——如何用弓弩箭阵压制敌军冲锋,何时切换目标打击弩炮和投石机,何时投入反突击部队,何时轮换部队休整……每一步都需要精准的把控,稍有不慎就会导致无谓的伤亡乃至战局崩溃。
微操的成败取决于人,有的将领微操如窒息般令人窒息,有的则如神仙般游刃有余,像某位大将被誉为微操大师,打出了神仙仗,而某位光头将领也被戏称为“微操大师”,却各种助攻对手打出史诗大捷。
名将的微操如同精准的手术刀,而庸将的微操则如同胡乱挥舞的菜刀。
真正的微操大师依靠的是三点:敏锐的战场感知、训练有素的部队,以及临机决断的权力。
这才是他们百战百胜的关键。
魏清此次调整了战术,将反突击兵力分为四队,每队两千人,分别由罗城、常烈、李陌、李骁指挥,轮番上阵。
他计算得很清楚——战场宽度有限,一波接一波地反突击,才能让士兵始终保持充沛的体力,用军械和精锐部队慢慢消耗有生力量敌人。
(历史上,上甘岭战役用的也是类似打法,不断打完补充,但是规模始终不大,真要一次性投入一个团,一天就能打光。)
真正的兵家大忌不是添油战术,而是死守教条。
李药师原本的三队反突击布置,对付正常敌人没有问题;
但面对这种不计伤亡、持续猛攻的对手,士兵体力根本无法支撑——并非无法战胜,而是无法持久,人的体能毕竟有限。
张克也带领五百亲卫,手持三尖两刃刀,与李玄霸组成了第五支反突击队。
然而,魏清并未将兄长这股力量纳入战术安排——主帅亲自上阵,更多是为了鼓舞士气、稳定军心,同时镇压住李玄霸这个不安分的家伙,防止他不听号令而自行其是。
晨雾中裹挟着尸臭,弥漫在战场上,定北军和汉军两红旗的士兵推着仅存的盾车,缓慢穿过燕山军的第一道防线。
定北军士兵踏过半截烧焦的臂骨,靴底粘连的皮肉扯出丝状物。
焦黑的土地上横七竖八躺着烧焦的尸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