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山耗费了整整两天的时间,才平息了炮灰营的叛乱,东狄人的刀都砍钝了。
先锋营地内,尸体横陈,成千上万的生命就此消逝。
然而,相较于兵变,更令代山头疼的问题接踵而至——后勤出现了严重问题。
原本在出征时,高岳召集的燕州民夫队伍达二十万人,如今能站立者不足五万,个个形销骨立。
前线不断征召民夫充当炮灰,而负责后勤的官员还克扣粮食,幸存的民夫被迫夜以继日地运送粮食,这种做法显然无法持续,他们如同被逼至绝境,十二个时辰不停歇地劳作,完全是在过度消耗人力。
这种竭泽而渔的策略,使得民夫们在极度疲惫中挣扎求生,大多数人无法承受三次以上的运输任务,不是在途中力竭而亡,就是因饥饿而奄奄一息,或是因无法忍受而选择逃亡。
前线又不断催促补给,但因逃亡和死亡的民夫数量过多,运送上来的粮草和军械连日常需求的三分之一都达不到。
尽管拥有整个燕州的资源,但东狄联军的后勤运输系统却已先行崩溃。
负责后方运输的大燕左将军独孤承不得不做出艰难的抉择:优先保障粮草,而军械运输则全部暂停。
这导致高岳期待已久的床弩和炮车零件迟迟未能送达,堆积在延庆府,无法运达前线。
按照常理,统帅此时应暂停进攻,整顿后勤运输,否则一旦运输线中断,将带来极大的风险。
但代山已无法再等待——和硕图已被围困七日,每拖延一天,全军覆没的风险便增加一倍。
代山的中军大帐内,气氛凝重如铁。
粮官跪在地上,额头紧贴着冰冷的地面,声音颤抖地报告:“贝勒爷,粮草仅剩五日之量。”
叶克书紧接着汇报:“箭矢储备不足三成,若再发起大规模进攻,恐怕……”
代山询问后方的情况,粮官支吾其词:“粮草尚且难以保障,军械运输只能暂停。”
代山沉默良久,最终从牙缝中挤出命令:“传令——明日卯时,全军压上,不惜一切代价,突破燕山军防线!”
他赌燕山军也已达到极限,燕山军的第二道防线肯定不如第一道坚固,敌人也应已接近极限。
他赌自己能在绝境中开辟一条生路。
镇压兵变后的第三天,定北军、汉军两红旗和东狄正红旗再次发起进攻。
这一次,他们没有炮灰可用,只能正面硬碰硬——狭路相逢,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