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到广州某厨师学校任教,现在珠三角等地能叫得出名字的酒楼,都有贺师傅的徒弟和学生,可谓是桃李遍天下。
而贺远师傅在学习了广府菜、客家菜、潮汕菜的精华之后,决定融会贯通,将这三者的菜式融合在一起,时代在进步,人的口味在变化,从吃得饱到吃的精,美食也应该在变化,他坚信每一个消费者都能用合适的价格,吃上最合适口味的菜肴,所以要做出属于他自己的新派粤菜。
至于从香港出发,在广州教授徒弟的他,为什么会到深圳威风酒楼来呢?是因为威风酒楼的老板万云总经理是粤菜迷,曾经在厨艺学校跟随贺远师傅学习过,对师父要打造新粤菜的理念极为赞同,在自己开办酒楼的时候,三顾茅庐,请高人说情,这从广州将这位昔日的老师请过来当总厨,与师父亦师亦友,共同探讨新粤菜的可能性。
故事是以春秋笔法写的,三分真七分假,但因为执笔者是女性,情感和情节都编排得入心入肺。
其中贺师傅年少时在酒楼后厨受到的欺负,就讲得特别细节,如遭人指使干活,手指没有一日是好的,就是到了现在快五十了,手指头还有一个是完全弯曲,不能直起来的。且这贫困少年并没有因为自己弱小就放弃人生,而是奋起反抗不公,其中穿插着几个智取师兄,在众师兄弟中后来居上,脱颖而出,赢得师父信赖的小故事。
这样在香港酒楼界攀得上是老行尊的人,竟放弃了香港酒店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到自己的祖籍广州,立志传扬本土饮食文化,不计报酬培养更多的学生,又结合香港回归,他的一腔爱国情深,深深戳中了读者的那颗爱国心。
贺师傅这人后来如同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一代宗师,越发的精益求精,深知过去的菜式不适合现代人的口味,又准备改良口味,比如现在威风酒楼卖得最火爆的玻璃大虾球,就是脱胎于太史菜,所以人们吃的既是美食,又是历史的传承和文化的发展。
故事的最后,贺师傅结语:“我们既是见证的一代,又是幸运的一代。美食并不单纯是吃饱一碗饭,还有一家人坐下来团聚的时光,像是小时候坐在树下,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0页 / 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