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物间和地窖里屯够了冬粮,定不会像上个冬季里缺衣短食。
家里还堆着一百来斤的棉花,天气见冷后,隔三差五来个村民背着吃食来换取,官二比如今市价八文还低的价格置换,熬到现在才上门的全都是连件整衣都凑不出的孤苦老者。
官家不缺这点棉花,留够了自家用的,半送半换的处理了那一百多斤棉花,与人为善就是与己为善。
村长更是在一日登门拜访专程道谢,要不是有官二这个年轻汉子敢吃第一个螃蟹,他们松茸村,哪能想着靠种地换条生路,以往哪有今年裹厚袄盖棉被的光景。
大雪封山时,人人都在家里开始猫冬。
此地没有节气,除岁的传统,终年穷苦度日,地里也出不了几个庄稼,一些农家传统节庆根本传不到这里。
估摸着外面过除夕的日子,官二往孩子们的枕头下一人塞了两枚铜钱压岁,私心里给自己夫郎枕头下塞了一钱的银粒子。
他想明年应该得给夫郎更多的银子压岁,还要热热闹闹准备顿象样的年夜饭才行。
猫冬得日子实在难挨,熬着熬着终是又一年春回。
当松茸村雪褪的时候,官家迎来了新丁,母子平安。
一个虽未足月却有六斤之重的大胖小子,肤色粉白十足十像了爹的小团子,看得人实在心喜。
官家大嫂难免叹气,总说辛苦一场怎看不到半点像我。
连官母也说,跟官恒小时候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官恒给次子起名晏春,小名团团。
挂念着京城的老父,不知何时才能团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