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东西出现的“历史背景”,完全无法自洽。
你要么相信古代西方科技高度发达——那就必须推翻整个“中世纪黑暗”的叙述;要么承认这些文物根本不是古代遗物,而是现代人为伪造。这不是“考古发现”,这是“编剧漏洞”。可历史学界为何不肯承认错误?因为这意味着整个“西方史观”的基础将彻底崩塌。
西方历史中有个奇怪现象:文明动不动就“断裂”,然后又突然“复苏”。古希腊文明断裂后靠“抄本”传承,罗马法律失效后靠“重编”复兴,文艺复兴靠“发掘古文”,启蒙运动靠“重新发现理性”……听上去很动人,其实极其可疑。
这种反复断裂再复苏的历史结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文献、知识、制度、艺术、建筑全靠“人们声称找回来的”。可是谁找回来的?在哪里找到的?是否真的是原物?为什么中国的唐宋明清不需要“复兴古代”,却依旧传承不断?西史的“找回文明”,很可能是人为设定的历史舞台,而不是真实的发展。
“文艺复兴”最常被形容为“人类精神的觉醒”,好像整个欧洲从睡梦中苏醒,开始画画、雕刻、读书、写诗。可问题是,所谓的“古希腊经典”是谁提供的?谁决定什么是“古”?那些“被重新发现”的艺术、哲学,为什么恰好符合当时的政治、神学与精英话语需要?
而“启蒙运动”更像是一场思想统一战线,将反封建、反教权打造成“进步”的象征,实则建立了新一轮的精神控制模式——科学崇拜、理性独尊、物质主义上位。这不是“觉醒”,是从一个神话走向另一个神话。背后的编史者不再是神父,而是“科学家”“历史学家”“自由主义者”。
今天的世界通史课本、纪录片、百科全书,几乎都围绕“西方文明发展主线”展开:先有两河与埃及,再有希腊罗马,然后是基督教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中国、印度、非洲不过是支线,偶尔提起。
这种编排完全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它不是“普世真理”,而是西方人自己主导历史话语后对全世界的投射与整理。他们在历史上是强权者,在编史上也掌握了解释权。我们读的“世界史”,其实是他们写的“西方史+他者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所谓“权威史学”,本质是一种学术垄断。很多人一听“牛津”“哈佛”“剑桥”的史学着作,就天然地跪服权威,认为只要是西方大学出版的历史资料,就一定严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