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是爽文
首页

第1章 古人并不都是文盲——文教普及比你以为的要广

门砖。

宋代活字印刷普及后,民间出现了大量廉价读物,如:

小学读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通俗小说:《水浒》《三国》《西游》平话;

戏文剧本:《琵琶记》《赵氏孤儿》;

劝善书、命书、历书、家训、童谣;

宗教文书:《佛说因果经》《太上感应篇》等;

这些书既是“识字教材”,又是“文化娱乐”。在明清的集市、庙会、年节摊贩中,都能见到“卖书小贩”,证明市场需求真实存在。

一本《三字经》售价不高,许多家长给孩子买一本,晚上点灯夜读,不是少见,而是“农家荣耀”。

官府文书需要大量“半文盲”的基层吏人。地方行政体系依赖“识字”的基层执行人群:

村正、保长:需填税簿、册籍;

差役、书吏:代写判词、记录供词;

学田庄主:记账、分租、抄课读本;

镇上铺户掌柜:记录账目、交税收据、对联书写;

他们可能写不了策论,但能写名字、算账、填表,现代标准可能算“小学文化”,但在古代就是“准读书人”。

清代学政调查苏南地区“半文半武”人群识字率,发现每村至少有一到两人能做“账本管理”,说明社会底层有“文字需求”基础。

穿越者在这样的环境下,搞点文字教育、读书馆,也许反而更受欢迎。

很多人对“古代识字”的误解,来源于现代教育的“标准化”。其实古代社会的识字状况是阶梯型的:

完全文盲:确实存在,主要集中在偏远山区、边疆、最底层农工;

实用识字者:能认字、签名、抄契、记账,占比远超想象;

教书私塾先生:非士人,但文化功底扎实;

儒生科举人:入学受教育,人数众多;

士大夫:通经史、精诗文,为社会上层精英。

也就是说,古代并非“少数士人VS一大片文盲”,而是“从认字到能文”的金字塔结构,随着朝代发展逐步上升。

宋代江南的“基层文教氛围”,明清江浙的“百姓私塾风”,都说明中国古代社会的文教水平,远比“文盲遍地”那种简单刻板印象复杂得多。

(在这里也和大家说一句,新中国建国时期,由于清朝封锁教育的原因,很多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

相关小说

乃木坂之打工少女 灵异 /
乃木坂之打工少女
喵森葵
七八小说免费提供作者(喵森葵)的经典小说:《乃木坂之打工少女》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641465字12-24
八零,让我过继你们又后悔什么? 灵异 /
八零,让我过继你们又后悔什么?
幺呦
七八小说免费提供作者(幺呦)的经典小说:《八零,让我过继你们又后悔什么?》最新章...
295973字07-28
傻白甜美人重生后杀疯了 灵异 /
傻白甜美人重生后杀疯了
红心K
1104524字04-23
女配在七零[穿书] 灵异 /
女配在七零[穿书]
芒果爱苹果
女配在七零[穿书]章节目录,提供女配在七零[穿书]的最新更新章节列表。
1014473字07-26
奶爸奶自己有什么错 灵异 /
奶爸奶自己有什么错
流浪小新
七八小说免费提供作者(流浪小新)的经典小说:《奶爸奶自己有什么错》最新章节全文...
2537405字07-25
穿成豪门亲妈我哈哈哈哈哈哈 灵异 /
穿成豪门亲妈我哈哈哈哈哈哈
风很暖
1383962字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