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才是真正的“政治地雷”。
小说里主角总是高喊“我为百姓打仗!”
但古代百姓最怕的不是战乱胜负,而是“战火路过”。
你想想:
开战前强征军粮军役;
战时兵匪混杂,掳掠横行;
战后百姓被充军、迁徙、重赋;
土地被毁,牛马死绝;
家人战死,田地撂荒;
官员借战事名义横征暴敛;
百姓只要听说某地“出征”或“敌军来”,第一反应不是上战场,是逃命。
你天天打仗,就是天天“逼百姓造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古代民变很多都不是“被敌人欺负”,而是“被自己军队榨干”。
战争的负面情绪,一旦积蓄到位,就不是你主角能劝回来的。
战争频繁,另一个风险就是:将领权力膨胀。
每次开战,你都得依赖:
地方武将;
宗室军头;
立功大员;
私人幕僚;
他们一旦连年得胜、兵权在握、军心归一,哪怕没有谋反之意,朝廷也坐立不安。
历史上多少藩镇割据、军阀崛起,都是从“连年作战”“前线有功”开始的:
安禄山三镇之兵,平时镇守边疆,战功赫赫;
石敬瑭手握兵权,借战机称帝;
朱温灭唐,正是凭多次平叛之功;
李克用、赵匡胤,哪个不是“战功在身、兵随人走”?
你主角天天开战,最后不是战胜敌人,而是“养大敌人”。
战争不只是输赢,而是战略博弈。很多人认为“赢了就好”,但现实是:有些仗赢了比输了还惨。
为什么?
赢了之后,消化不了战果;
把敌人打痛了,反而激起更大联盟;
暴露实力上限,诱敌窥视;
将领拥兵自重,难以调动;
政治力量不稳,被人借机清算;
财政吃紧,下一场仗再也打不起;
唐玄宗天宝年间,连胜西域,结果强敌联合反扑,安史之乱爆发;
宋太祖连打北汉,打赢却引出契丹直接插手中原;
明朝数次征蒙古,赢了几仗,结果养虎为患,瓦剌成心腹大患。
你打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