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尚未完全驱散夜色,训练室的终端屏幕已经亮起。沈逸坐在主控台前,手指轻点键盘,调出昨日演练的数据模型。他的目光扫过那张新增的“节奏贡献值”图表,打野的名字在某个时间段内飙升至峰值,像是一道突然拔高的山脊。
他没有多看,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那个空白栏位——“未知变量”。
门外传来轻微的脚步声,原教练推门而入,手里拿着一份打印纸。他没有打招呼,直接将纸放在沈逸面前。
“你上热搜了。”他说。
沈逸低头看去,标题赫然写着:“‘纸上谈兵’还是真才实学?电竞圈新晋教练引争议”。
文章内容并不复杂,列举了几位知名解说员和退役选手的观点,核心围绕一个问题:一个从未参加过职业联赛的年轻顾问,是否有能力掌控一支正在冲击顶级赛事的战队?
他看完后抬起头,眼神平静得像是读完了一篇普通的战术分析。
“你觉得呢?”原教练问。
沈逸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调出系统界面,查看最新的职业教练模块进度。
【职业教练模块进度:89%】
“数据还没到终点。”他说,“他们等不及。”
原教练没再说话,只是站在他身后,看着屏幕上不断更新的数值流。
外面的世界已经开始沸腾。
电竞新闻网站的评论区里,质疑的声音如潮水般涌来。
“一个学生,凭什么当教练?”
“他连正式比赛都没打过,怎么带人赢?”
“不过是炒热度罢了,等真正打起来就知道了。”
有人翻出沈逸过往的比赛录像,试图找出破绽。然而,那些视频中展现的操作精准、判断冷静,甚至有几次堪称教科书级别的节奏控制。可这反而成了另一批人的攻击点。
“太完美了,不真实。”
“一定是提前准备好的剧本。”
“现在的年轻人就喜欢搞这种玄乎的东西。”
而在某场直播中,一位资深解说员面对弹幕提问时,语气略显迟疑地说道:“他的理论……确实很先进。但电竞不是数学题,临场应变才是关键。”
这句话被截图转发,成为新一轮讨论的导火索。
训练室内,气氛却异常安静。
沈逸召集三名主力选手开会,宣布了一个决定:“从今天开始,你们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节奏建议,并由我整合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