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室的空气里还残留着前一晚的数据余温,终端屏幕在晨光中泛起微蓝。沈逸已经坐在主控台前,手指快速敲击键盘,调出三名主力选手过去五十场对局的战术轨迹图。
这些数据像是一张张被揉皱的地图,记录着他们每一次决策的走向、失误的节点,以及节奏断裂时的集体沉默。
“中期衔接……”他低声念道,目光扫过屏幕上三条交错却始终无法完全同步的节奏曲线,“问题不是出在谁快谁慢,而是没有人愿意去适应对方的速度。”
系统界面在他眼前展开,策略模拟空间自动激活。无数个虚拟战场在其中生成、崩溃、重组,每一场都以不同的方式测试着三名选手的配合极限。沈逸将打野的激进风格、中单的保守倾向、辅助的迟缓反应输入模型,让系统推演最可能的节奏冲突点。
最终,一组新的战术模块浮现在界面上。
【动态节奏引导战术】——这不再是一个统一的指令模板,而是一套可变形、可切换、可互换的角色机制。它允许每个人保持自己的节奏惯性,但又能在关键时刻通过预设信号实现节奏转换。
沈逸将战术拆解为三个核心部分:“发起”、“维持”、“转换”,分别对应三人各自的强项。他在系统中设置了“节奏误差容忍度”,并将其命名为“信任值”。
这是他第一次,把一部分控制权交给队员。
训练室内逐渐热闹起来,替补队员们陆续进入,而主力阵容也按照他的安排准时到场。几人看到沈逸站在主控台后,神情各异,但没人再质疑什么。
毕竟,上一次替补战胜主力的结果,还在他们的记忆里清晰如昨。
“今天没有指挥。”沈逸开口,声音平稳,“你们的任务是,在没有任何战术提示的情况下完成一场完整的对抗演练。”
“什么意思?”打野皱眉,“你不会看着我们乱打吧?”
“我会提供基础目标。”沈逸调出地图,“比如‘拿下第三条小龙’或‘压制敌方视野’。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指令。”
“那我们怎么配合?”中单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安。
“靠你们自己。”沈逸按下启动键,训练模式瞬间加载完成,“记住,这不是一场测试,而是一次观察。”
系统开始运行,三人的角色进入战场。最初的几分钟,一切还算正常。但很快,节奏断层的问题就暴露出来。
打野急于入侵,忽略了中路的线权;中单死守发育,错过了最佳游走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