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日夜啼哭,”锦衣卫摇了摇头,随口说道,“不少大臣一早便将家眷送到了南京,天子妃嫔却还要留在京城,可见咱们皇上和太子,心里还是挂念着百姓的。”
“是啊,皇上总是圣明的,”张济承点了点头,心下有些苍凉,他如今行尸走肉一般,不过是靠着许多年的惯性在行事罢了。
“司礼监准备的如何了?眼看着这两日就要启程。”
虽说宫女太监一应不带,但司礼监的大太监们早已超脱了普通宦官的范畴,自然不可能就这么丢在京城。
“从决定迁都那日就在准备了,内帑和国库的银钱几乎是同步都在装箱收拾,”这也不是什么秘密,锦衣卫如实说道,“别的倒也罢了,翰林院那帮人跟疯了一样,将书本都要打包,说他们人无所谓,这些书必须要一道坐船运往南边。”
“这是自然,”张济承点头,“翰林院许多藏书都是孤本,自然得好生珍惜,宫内的要紧奏本,还有要紧文书可都收拾好了?”
“这您老就不必操心了,司礼监的公公们手脚快着呢,”锦衣卫宽慰的看了一眼张济承。
“要说您老也真是不容易,留守京城还要担忧这些事情,当真是公忠体国,不过日后,北直隶到辽东这一摊子事儿,可真就指望着您老人家,若是打了胜仗还朝之时,您老便是头一号功臣,日后彪炳史册也是指日可待。”
这次迁都,究竟是仓皇南逃,还是正常换防,只在两可之间,但不管心中怎么想,嘴上一定要极尽溢美之词。
“从前太祖皇帝在时,一应陈设都在南京,如今皇上和太子去南京,也更能瞻仰当年太祖皇帝的风采,等来日还朝主政平定贼寇,我朝便中兴有望,”张济承勉强挤出一个笑容,走到了东宫。
抬脚进去时,却看见柳执旭和周景恪都在屋内。
“如今辽东战事艰难,贼寇又在叩关,”周景恪看着张济承开口,“你学生的意思是,战事艰难,让成晟回军驻守山东一带,然后放鞑靼入关,让他们跟贼婆在北方鹬蚌相争,带两败俱伤之时,咱们趁机北上。”
“你觉得如何?”周景恪多少有点动心。
“万万不可!”张济承不可思议的看着柳执旭,“当年五胡乱华之祸犹在眼前,怎可轻易放鞑靼入关?”
五胡乱华有多可怕?
北方人口只剩两成不到,天下无日不战,食人如食彘,王继勋在宋朝建国后,六年内尚且吃了一百多人。
谢樱的军队的作风张济承多少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