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现。那梵文字符仿佛是大钟的神秘纹身,随着光线的变化而闪烁,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六节 千年古刹的秘密
带着仪器闯入栖云寺藏经阁,林羽在积灰的经卷中发现了惊人线索。明代住持撰写的《钟声记》记载:"本寺铜钟铸于唐贞观年间,采昆吾山玄铁,铸时融入西域沙门所赠'声舍利'。每逢天地气机交感,钟声可化梵文,度化有缘人。"泛黄的纸页间,还夹着张手绘的铸造图,显示钟体内部竟暗藏复杂的声学腔室结构。经卷和铸造图的发现,让林羽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看到了古人铸造大钟时的神秘场景。
在寺僧们的热心协助下,林羽小心翼翼地将超声波探伤仪放置在大钟旁边。他启动仪器,调整好参数,然后开始对钟体进行全面检测。
仪器发出的超声波穿透钟体,反馈回来的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钟体内部的结构图像。林羽仔细观察着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突然,他的目光被钟舌位置的一处异常所吸引。在那里,出现了一种神秘的蜂巢状结构,六边形的凹槽紧密排列,宛如一个精巧的蜂巢。
林羽心中一紧,他立刻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重大的发现。他将探伤仪的探头靠近钟舌,仔细观察这个蜂巢状结构的细节。
就在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当老周的吉他靠近钟体时,那些六边形的凹槽竟然开始发出细微的共鸣声。那声音虽然微弱,但却清晰可辨,仿佛整个钟都是为了这场共振而精心设计的乐器。
林羽和寺僧们都惊讶地看着这一幕,他们被这奇妙的现象所震撼。那共鸣声似乎在诉说着大钟的千年故事,让人不禁沉浸其中。
林羽的脑海中飞速闪过经文中关于“声舍利”的记载。他想起老周戒指上的梵文,那是否也与“声舍利”有关呢?
为了弄清楚这其中的关联,林羽决定连夜拜访一位着名的民俗学家。经过一番周折,他终于找到了这位专家,并向他请教关于“声舍利”的问题。
民俗学家告诉林羽,“声舍利”实际上是高僧圆寂时产生的一种特殊声波结晶。这种结晶蕴含着修行者毕生的精神能量,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林羽听后恍然大悟,他对声波经文的神秘力量有了更深的认识。这个发现让他更加渴望揭开其中的奥秘,探索这古老文化背后隐藏的真相。
第七节 能量场的具象化
随着研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