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望向广场上嬉闹的孩童,续道:
"饥寒凭赈济,疾苦用心扛。"
第三步,他的目光掠过几位鬓角斑白的大儒,
"教化传千古,"
第四步踏在阳光与阴影交界处,
"仁风续八荒。"
第五步,他抬手遥指巍峨的长安城,
"巍巍华夏业,"
第六步转身面向远方山峦,
"永续太平章!"
最后一步定音,全场寂静如夜。
苏叶的山羊胡剧烈颤抖,双手击节赞叹:
"好一个'仁风续八荒'!既有济世胸怀,又含太平愿景,妙哉!"
张道林更是激动地在宣纸上狂草:
"荀氏之才,可安邦定国!"
曹大家眼眶泛红,轻拭眼角:
"此诗将仁德之重、治世之艰,尽融于字里行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刘荆再次起身,亲自走到荀贤面前,有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荀公子大才,不知可愿与本王共图大业?"
荀贤不卑不亢地行礼:"
王爷抬爱,荀某惶恐。然此事事关重大,容荀某慎重考虑。
"郭璜见状,立刻走上前,脸上堆满笑容:
"荀公子何必急着做决定?郭府的大门永远为公子敞开。"
他又转向诸葛继亮,
"诸葛兄,咱们改日再好好聊聊?"
诸葛继亮看了看刘荆,又看了看郭璜,嘴角微微上扬,不置可否。
子墨望着荀贤微微起伏的胸膛,心中暗自赞赏。
这位颖川才子不仅才思敏捷,更难得的是诗中那份心怀天下的赤诚。
他深吸一口气,迈出第一步,夕阳将他的影子拉长,与荀贤的诗作一同铺展在大雁塔下。
第二步落下时,他的目光扫过塔下熙熙攘攘的百姓,孩童嬉笑追逐,老者安详对弈,一幅盛世图景跃入眼帘。
第三步甫一踏定,子墨开口吟诵,声音低沉却字字千钧: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苍凉雄浑的声音在大雁塔下回荡,仿佛将众人带入了那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的乱世,又将对仁德治世的渴望尽数道尽。
荀贤面色骤变,手中竹简"啪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