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觉,自己的影子已经在阳光里拉得很长,像条蜿蜒的线,一头系着京城的繁华,一头连着南岛的海风。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七月流火,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号航站楼吞吐着熙熙攘攘的人潮。邱锦书将黑色渔夫帽压至眉眼,帽檐几乎与口罩上沿贴合,仅留出鼻梁处窄窄的缝隙。深灰色连帽卫衣松垮地罩住她纤细的身形,衣摆垂至大腿中部,刻意收紧的抽绳几乎勒进锁骨,外搭的卡其色风衣皱巴巴地裹住全身,拉链顶端别着一枚贝壳胸针——那是三年前全国初中生足球联赛的纪念品。
行李箱滚轮碾过地面的声响混着机场广播的电子音,她的脚步不自觉顿了顿。三年前的场景在脑海中闪回:作为北京四中学生会会长,她在全国初中生足球联赛的后台,给满脸汗水的球员们分发矿泉水。那时的她怎么也想不到,人群中那个仰头喝水、喉结滚动的少年,会在后来的日子里,成为她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印记。
“那个女生好特别!”“虽然裹得严实,但身材比例绝了!”细碎的议论声从斜后方传来。邱锦书下意识加快脚步,工装裤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是组合成员金雪发来的首尔街头直播链接,背景音里隐约传来喧闹声。她刚要将手机塞回包里,前方接机口突然爆发出震耳欲聋的尖叫。
“Promise five!邱锦书姐姐!”数十个举着粉色灯牌的身影从拐角涌来,灯牌上“锦书最闪耀”的字样在阳光下刺得她眯起眼。邱锦书浑身血液瞬间凝固,转身混入人群时,帆布包带缠住了书店货架,《全球抗疫纪实》的书册哗啦啦散落。她弯腰捡拾时,封面上“邱鹤松教授抗疫手记”的字样让她指尖发颤——那是爷爷去年出版的着作,记录着抗美援朝老兵、医学教授双重身份下的战疫历程。
恍惚间,她想起疫情最严峻时,爷爷作为医学专家奔赴一线的场景。国奥队集训期间,队员们高强度训练下伤病频发,爷爷主动前往队里为队员看诊。那时的她在韩国紧张地准备出道演出,只能通过新闻了解国内的情况。她记得报道中提到,一位来自南方的年轻球员因水土不服突发高烧,正是爷爷连夜调配药方,让球员很快恢复健康,重返训练场。
粉丝的呼喊声越来越近,“锦书看这边!”“我们等了三个小时了!”她攥着书躲进书架后,听见自己剧烈的心跳混着货架上CD播放的韩语歌。手机再次震动,李叔的消息弹出:“我在三号口,看到穿卡其风衣的你了。”
钻进黑色轿车的瞬间,邱锦书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