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贡的盐井边,盐工们扔下扁担就报名,晒得黝黑的脊梁上还留着抬盐筐的压痕:"咱挖了一辈子盐,也该去挖鬼子的心脏";在南充的田埂上,农民放下锄头就参军,裤脚还沾着泥:"日本人占了地,咱种啥都没用";甚至有个叫"王保长"的地方小吏,曾经为催粮款和百姓吵过架,此刻却第一个报名,说"以前对不起乡亲,现在要去赎罪"。
有个叫周大贵的老汉,带着三个儿子去报名。征兵的军官说"家里得留个种",老汉把烟锅往地上一磕:"三个都得去!我周大贵这辈子没读过书,就知道'国'字比'家'字大。"后来这三个儿子,只有最小的那个回来了,少了条腿,怀里揣着两个哥哥的骨灰坛,坛子上贴着红纸条,写着"大哥周建国二哥周卫国"。
1937年10月,第一批十万川军徒步出川。他们沿着川陕公路往北走,白天顶着太阳,晚上踩着月光,草鞋磨穿了,就用破布裹着脚走。走到陕西时,天开始下雪,雪花落在单衣上,转眼就化了,冻得人直打哆嗦。有个新兵从没见过雪,伸手去接,冻红的手指捏着雪花笑:"这白花花的,像咱四川的。"旁边的老兵叹口气,把身上的薄被披在他肩上。
当时的阎锡山看着这群"叫花子兵",眉头皱成了疙瘩。他的晋绥军穿得整整齐齐,棉军装、皮帽子,见川军士兵冻得啃冰块,不仅不给棉衣,还在会上骂他们"抗战不足,扰民有余"。有次川军的一个连饿得不行,偷偷摸进晋绥军的粮仓,扛了几袋粮食,阎锡山立刻上报蒋介石,说川军"目无军纪",硬是把他们赶出了山西。
美国记者霍尔多·汉森在报道里写:"这恐怕是中国最差的军队了。他们穿着破烂的衣服,背着古董级的步枪,有的还叼着烟杆,看起来更像一群土匪,而不是士兵。"可他没看到,在从山西开往山东的火车上,一个川军士兵正用冻裂的手,小心翼翼地擦拭枪杆上的腌菜坛子——那是他娘给的,说"想家了就闻闻,像娘在身边"。
二、滕县血:用骨头垒起的防线
1938年春天,台儿庄战役打响前,李宗仁看着地图上的滕县,手指重重敲了敲。这座山东小城是台儿庄的北大门,必须守住,可手里实在没兵了。参谋犹豫着说:"还有被阎锡山赶出来的川军第22集团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李宗仁心里没底。这支川军刚到山东时,正赶上大雪,士兵们还穿着单衣,冻得直跺脚。有个叫赵大奎的士兵,草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0页